建筑说明文

时间:2022-12-30 07:40:50
建筑说明文

建筑说明文

相信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特别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说明文,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法的介绍事物、解释事物的文体。要求使用一定的说明方法,如定义、分类、举例、数据、图表等。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筑说明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建筑说明文1

来到上海,举世闻名的“东方明珠”怎能不看?以前几次我都错过了这个机会,但这次我的确来到了闻名遐迩的“东方明珠”。

“东方明珠”的高度是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百闻不如一见,当我站在高大雄伟的电视塔前,他磅礴的气势令每一个中外来宾惊叹不已,实属我国高科技的代表之物。走进电视塔,乘着快速直达电梯,由上至下,作了细细的参观,看完之后比对电视塔的外观感到跟加瞠目结舌。

最令人过目不忘的就是太空舱和一楼的上海历史展厅。

太空舱是“东方明珠”的最高层。刚刚乘快速直达电梯到达那儿时,耳朵突然听不到声音了,耳膜压力太大,问了爸爸才知道,原来,是上升的速度太快,耳膜不能适应。太空舱有两层。我先来到了第二层,这是什么?只见一堵墙上有许多圆形的塑料板,每个上面都有不同国家的语言,我再看下面的中文翻译,哦,原来是各个国家的国王或公主对“东方明珠”的赞美之词。站在那里,透过厚厚的玻璃,整个上海尽收眼底:黄浦江的江水奔流不息,江上的几条小船缓缓移动;对面的摩天大楼在我的身旁屹立,楼房鳞次栉比地排

列着,簇拥着“东方明珠”……再到太空舱的第一层,这里还有望远镜呢!我赶忙“强占”了一个。通过望远镜竟然看到了离我很远的建筑物上的字母!总之太空舱最有趣的就是望远镜了!

一楼的上海历史博物馆简直就是上海历史的缩影。在那里有栩栩如生的蜡像;有巧夺天工的花轿;有形态逼真的油画;有……就像走进了解放时期的上海!

“东方明珠”岂是一个“妙”字可行容的!

建筑说明文2

瓯江江心有东西两峰,两峰岩上建有双塔,名曰东西双塔。双塔像一对“孪生姊妹”,自宋代以来,便是彻夜明亮,为夜航般指引方向,是来往温州港的重要“灯塔”。

从建筑风格来看,双塔颇有“唐塔遗风”,挺拔清秀,古朴端庄。从外形上看,平面都是七层楼塔,形状均为六角形。西塔塔高约为32米,底径7米,楼身中空,系楼搁式清砖仿木建筑,塔层每面均有小佛龛,内置石雕佛像,造型精致,神态自然。东塔略低,高28米,底8米余,由青砖围砌,塔身中空无顶。双塔周围林木蓊郁,万木扶疏,清幽格静,风光旖旎。

持双塔“东唐西宋说”最早记载于清乾隆《温州府志》,但记载内容均与《永嘉县志》与《东西塔记》相违背,结合多方面资料,一般人们认为双塔”西唐东宋”。西塔建于唐威通,东塔创始宗开宝。可为何宋塔带有唐风?此问详见宋绍兴十一年刘《东西塔记》:

“东塔倾园兵火,与院俱尽…鸠工修建,撤而筑之…凡形制严饰,悉与西塔等”,由此而知东塔曾于1138年仿造西塔重修,这与印证了首段的“孪生姊妹”,若要再严谨些,应称其“同宗孪生姊妹”才是。

而今塔饱经沧桑,据考证自宋至近代均有不而程度的修缮,但总体看,二塔在主体结构及建筑风格上仍旧保留有唐塔基本特征。

双塔很可能成为国粹。我国现存唐风楼阁式砖塔很少,且江心双塔为六边形砖木结构,这对建塔史是个很大的突破,对研究我国江南建筑乃至古代文明更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建筑说明文3

一般的空间钢结构是整体垂直,安装节点的座标相对好控制。但是,‘广州塔’钢结构外框筒要控制横梁上下位置和斜撑管口中心点的座标。每个构件安装定位要很精确,才能确保454米处的误差小于5毫米,这就要求钢结构件从落料、放样、成形、焊接、预拼等都要达到十分精确的要求。由于‘广州塔’造型的特殊性,外框筒钢结构件每一个截面不一样。”易总对记者算了一笔帐,他说:“仅钢结构外框筒‘广州塔’有1104根钢柱不一样,1104根环梁不一样,1104根斜撑不一样,这么多不一样的钢结构件的加工、制作其难度可想而知。江苏沪宁钢机作为‘广州塔’外框筒A标段及天线桅杆钢结构的制造商,不仅要掌握钢立柱在向上延伸变坡高达454米时,误差小于5毫米,而且还要控制钢立柱自下而上的逆时针扭转变化系数。第二,‘广州塔’中间混凝土核心筒与钢结构外框筒材料上的差异,形成楼层梁和外框筒的沉降不一致。为了调整钢构件与主体结构的相对位置的正确性,在联接处大胆采用双向铰来调整上下、左右的变形因素,但是这样一来对钢结构的加工、制造、安装提出新的要求,有许多节点必需通过三维座标来控制钢柱本体相对位置的精确度。”

为了满足“广州塔 ”造型艺术的需要,镂空的钢结构外框筒与塔身中的核心筒有一段距离,其结构很特殊。广州市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广东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周定对记者说:“受世人瞩目的‘广州塔’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电视塔。由于‘广州塔’特殊的结构形式,严格地讲它不属于建筑物而是构筑物,一般地来讲建筑物梁和柱外面是包外皮的。而‘广州塔’核心筒的边线和外筒还有距离,有了这个距离楼板就不延伸到外筒。那么就靠24根梁来跟它连接,整体的刚度就弱化,因为外筒在温度、风荷载、地震的影响下都会有水平的扭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作了不少的课题研究、试验和专家论证,比如外筒的稳定性是在清华做的,通过稳定试验和理论分析,使我们创新技术转化为现实。”一个好的建筑设计必定要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结构设计,而“广州塔”在外型设计上独树一帜,在结构上大胆创新,应用许多新技术,尤其是钢结构。

广州市设计院钢结构设计部总工程师杨汉伦对记者说:“可以这么说,‘广州塔’设计有设计的难度,施工有施工的难度。钢结构加工、制作确实很不容易,钢构件的接点都有空间座标,因为管体是扭曲的,所以在工厂加工需要十分精确。一般一个稳定设计是下大上小,而‘广州塔’是中间细上下两部分大,大部分的荷载都从上面往下传。加上塔体自身在风洞作用下产生的摆动,和风本身的速度,其震动频率会产生共鸣,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塔体的摆动。‘广州塔’钢结构设计在许多方面超出常规,挑战了钢结构规范。所以我们通过许多试验,对塔身的水平分量垂直分量等变形因素进行精密计算,确保塔身的稳定性。‘广州塔’还有一个是打破常规的设计,就是环梁与斜撑不是在一个平面上,从结构上讲它没有形成一个稳定结构的几何体,这样一来对构件节点的刚性约束不利,我们在同济大学做了试验解决了问题。在‘广州塔’的建造过程中我们做了很多的试验、分析,比如:风洞试验、钢结构节点试验、整体稳定试验、振动台试验;稳定性分析、承载力分析、变形控制分析等,为‘广州塔’的成形倾注了大量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大胆创新勇于挑战。”

建筑说明文4

雷峰,位于净慈寺前,为南屏山向北伸展的余脉,濒湖勃然隆重起,林木葱郁。其册虽小巧玲珑,名气在湖上却是数一数二,因为山 ……此处隐藏10005个字……,字廷瑞,苏州人),占地面积78万平方米,用30万民工,共建了14年,有房屋9999间半,主要建筑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科举考试的一至三名分别称状元、榜眼、探花。

朱元璋的儿子朱棣与建文帝大战三年,夺得了帝位(明成祖),作皇帝后朱棣决定把都城迁到他原来的领地燕(北京),北京城的营建,从1417年动工,1420年基本竣工,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在以后五百多年的历史中,明清两代共有24位皇帝在这里行使对全国的统治大权。故宫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宫殿,北京城是15世纪东方最完美的首都,成为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故宫严格地按《周礼99考工记》中“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帝都营建原则建造,其前半部分为外廷,是皇帝朝政场所。建筑庄严、宏伟,特别是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三大殿,建筑在8米高的三层汉白玉石阶上,以显示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威严,太和殿座落在紫禁城对角线的中心,故宫的设计者认为,不这样不足以显示皇帝的威严,不足以震摄天下。

如果从天安门算起到故宫北门,南北长近3公里,规模之大,令人难以想像,设计和建造这么大的宫城气度非凡,难怪有外宾参观后曾赞叹“一个人怎么能住这么大的房子”。

建筑说明文13

我的家乡是一个漂亮的小村庄。这里有一座漂亮、雄伟的桥,正因为这座桥在我们这里很出名,所以我家乡的地名叫作“普安桥”。

这次暑假,妈妈还特地带着我和弟弟去参观了这座桥。

听妈妈讲,这座桥在1975年建起的,这一天也刚好是妈妈的出生年月,所以,妈妈格外喜欢这座桥。也因为这样,我也把这座桥叫做“母亲桥”。

一个阳光明媚的一天,妈妈带着我和弟弟来到了桥的附近,终于见到了这座雄伟的桥。放眼望去,一条宽阔的大江进入我们的眼帘,蔚蓝的江水缓缓东去;阳光洒满大地,波光粼粼;凉爽的江风徐徐吹来,令人心旷神怡。这儿的江水可不象长江的水那么浊,它碧清透绿,清澈见底,色象翡翠。江边的水草摇摇摆摆,好象在显示它们那优美的舞姿;江中正游着一群嬉戏的鸭子,瞧它们那滑稽的样子,可真逗!岸上有几头黄牛正在津津有味地吃着草;在桥的两旁有许多民房,勤劳的人们在幸福地生活着……啊!多么美的景象啊,我完全陶醉在这幅漂亮得到风景画当中。

远看普安桥,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气势不凡。它有3个大墩在江中矗立着,墩子上各有4个大拱门。桥有4层楼高。墩子和拱门倒映在水中,非常美观。

近看普安桥,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桥长100多米,宽有10多米。是连接东西两岸的重要桥梁。桥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人流穿梭而过,十分繁忙,十分热闹。桥上也有着正方形的小墩子,我数了一下,共有96个。每两个墩子之间有两米的围栏,图案是棱形的,很精致。

时间过得飞快,我们已经停留了一下午。我向远处眺望,一轮红日渐渐地坠落下来,漂亮的晚霞映照在江面,也给雄伟的桥涂上了一层炫耀的光彩……

家乡的桥经历了三十多年的岁月磨砺,现在也有些破旧,但不管风吹雨打,它依然矗立江中,为了两岸的人们默默无闻地奉献着。

家乡的普安桥真美呀,我爱家乡的桥,我爱家乡的“母亲桥”。

建筑说明文14

1999年初,上海市又一座标志性建筑傲然屹立黄浦江畔,人们期待已久的世界第三、亚洲第二、中国内地第一的88层金茂大厦(Jinmao Tower)终于推向市场,这幢集现代办公楼、豪华五星级酒店、商业会展、高档宴会、观光、娱乐、商场等综合设施于一体,深富中华民族文化内涵,溶汇西方建筑艺术的智慧型摩天大楼,已成为当今沪上最方便舒适、最灵活安全的办公、金融、商贸、娱乐和餐饮的理想活动场所。

金茂大厦的设计师是美国芝加哥著名的SOM设计事务所。设计师以创新的设计思想,巧妙地将世界最新建筑潮流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结合起来,成功设计出世界级的,跨世纪的经典之作,成为海派建筑的里程碑,并已成为上海著名的标志性建筑物,先后荣获伊利诺斯世界建筑结构大奖、新中国50周年上海十大经典建筑金奖第一名、第二十届国际建筑师大会艺术创作成就奖等多项国内外大奖。

大厦于1992年12月17日被批准立项,1994年5月10日动工,1997年8月28日结构封顶,至1999年3月18日开张营业,当年8月28日全面营业。金茂大厦占地2.3公顷,塔楼高420.5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

大厦主体建筑地上88层,地下3层,高420.5米,占地面积236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9万平方米。金茂大厦是融办工、商务、宾馆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智能化高档楼宇,第3-50层为可容纳10000多人同时办公的、宽敞明亮的无柱空间;第51-52层为机电设备层;第53-87层为世界上最高的超五星级金茂凯悦大酒店,其中第56层至塔顶层的核心内是一个直径27米、阳光可透过玻璃折射进来的净空高达142米的“空中中庭”环绕中庭四周的是大小不等、风格各异的555间客房和各式中西餐厅等;第86层为企业家俱乐部;第87层为空中餐厅;距地面341米的第88层为国内迄今最高的观光层,可容纳1000多名游客,两部速度为9.1米/秒的高速电梯用45秒将观光宾客从地下室1层直接送达观光层,环顾四周,极目眺望,上海新貌尽收眼底。

大厦采用超高层建筑史上首次运用的最新结构技术,整幢大楼垂直偏差仅2厘米,楼顶部的晃动连半米都不到,这是世界高楼中最出色的,还可以保证12级大风不倒,同时能抗7级地震。大厦的外墙由大块的玻璃墙组成,反射出似银非银、深浅不一、变化无穷的色彩。该玻璃墙由美国进口,玻璃分为两层,中间有低温传导器,外面的气温不会影响到内部。金茂大厦共有79台电梯,观光高速电梯一次可乘35人,速度为每秒9.1米,由下到上只要45秒。

金茂大厦的大厅采用圆拱式的门框,给人高大宽敞明亮的感觉;墙面选用地中海有孔大理石,能起到良好隔音效果;地面大理石光而不亮,平而不滑。前厅内的八幅铜雕壁画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它通过汉字,从甲骨文、钟鼎文,一直到篆、隶、楷、草的演变,反映了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通往宴会厅的走廊,更是一条艺术长廊,体现出一种高雅的品位和豪华的气派。

建筑说明文15

我的家乡有着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也留存了许多的文物古迹和古代建筑。说起古建筑,最出名的要数有着1500年历史的汾城古建筑群。

汾城古建筑群是唐朝初期尉迟公的封地鄂公堡,经过唐、明、清等朝代的建设,留下了大批的古建筑物,被誉为山西省十大古建筑群之一,还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

汾城象其他古城一样,街道、建筑的格局,都有中轴线、中心点。始建于唐贞观年间的鼓楼就是汾城的中心点。鼓楼位于十字街中心,高约15米左右,分上、下两层,均用木斗拱承托出檐(yan)和翼角,外观威严华丽。

以鼓楼为中心,依次由北向南排列的古建筑有:城隍庙、文庙、明伦庙、鼓楼、学前砖塔、县衙大堂、关帝庙、社稷庙、洪济桥、城墙等,还有不少的古民居。建筑面积超过两万平方米。细说起来,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欢迎大家有时间去我的家乡,欣赏古老的汾城古建筑群吧!

《建筑说明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