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日记

时间:2023-05-27 03:59:04
数学的日记【精】

数学的日记【精】

很快一天又过去了,我相信大家都是有收获的,是时候写好总结,写好日记了。好的日记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的日记,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数学的日记1

分数乘法解决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教学内容是运用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一种。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一、找准关键句,理清数量关系:

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找出题目里的数量关系,找数量关系要从关键句入手,因此教学时,我首先然学生通过细读题目找出题中的关键句,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二、强化等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

对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理解起来并不是太难,关键是它是解决比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基础。因此,强化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方法成为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知探索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总之,分数应用题是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找准单位“1”,教学时,由于老师经验不足,只重视了学生感知,而对单位“1”强调的不够,在练习课上还要指导学生找准单位“1”,特别是两步计算的有时候不是一个单位“1”的更应该注意,还可以指导学生养成画图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这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有条理的思维的能力。

数学的日记2

没有一点架子,这是我对他的第一印象。

他,是我的数学老师。我高一上半年的数学老师。我很对数学很感兴趣,但是,如果老师不是我所喜欢的,那我就不可能去认真的学好数学,可能也有很多同学的想法和我一样吧!

他上的第一节课,我在认真的听,我不是什么才人,但是这个老师讲课的方法是否我认同,认同我才会去听课的。听了这一节课,我知道他的条理性很强,讲的很详细,但我听了却觉得他很啰嗦,所以我基本上不听他的课。你可能会想,读书是我的事,不是老师的事,何必为这些事不关己的事情而忽视了自己的学习呢!其实我也这样认为,但是不知怎么的,我就是不喜欢听他的课,可能压根就是我不想读书的原因罢了。

但自从一件事过后,我彻底的改变了这个想法,这只是一个小小的镜头,但是它却深深的震撼了我的心灵。

相信每个老师在上课的时候,时不时的会有电话打来,老师的手机几乎都是调铃声的,每次来电话都会打断上课的气氛,如果老师接电话的时候,还要耽误同学们的时间。他的电话也一样,但他是绝对不会接的,不管是谁的电话,不管是什么大事,他也不会耽误我们的时间的。

有一次,他的手机响起来了,他把那电话挂了,而且关机了。一个老师,电话开着没什么,电话来了,接了也没什么关系的,但是他却永远的不会在上课时接电话。其实上课同学们经常玩手机,即使他已把两部手机都摔坏了,也无济于事,同学们还是照样玩着,但是自从同学们看了老师这一举动之后,却再也没有谁会在数学课上玩过手机。

是呀!老师有事都不接电话,而且关机,我们又怎么好意思玩得下去呢?就算没人会发现也一样。

记得老师那时关机的时候说:“校长打电话有事,下课回个电话去。”

校长的电话他也不接,这个架子还不大吗?可是他在我们面前却真的一点架子也没有,上课我们都听他的,不说话,下课一样可以和他开玩笑。

这就是我们数学都老师,一个架子非常大又没有架子的老师。

数学的日记3

篇一_生活中的数学

1月15日星期三晴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它在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生活中处处都用得着数学,因为它可以解决生活很多问题。在我妹妹过生日的时候,就用到了它。星期天中午,我妹妹过十岁生日,来到酒店里,只见有很多人。她请了六个同学、一个姐姐、一个弟弟,加上我一共十个人。我们十个人独自在一个包间里,蛋糕上来了,妹妹不知道如何分才公平,因为她担心有的人多,有的人少,大家会生气

这时,我提议:“我们一共十个人,把这个蛋糕平均分成十份,每人分得的蛋糕占总蛋糕的十分之一,这样就公平了。”

“行是行,但是万一每人十分之一不够吃,那怎么办?”

“那就用另外一种方法,每人按自己的食量,能吃多少就切多少,这样大家就不会有异议了。”

就这样我们分起了蛋糕,我们吃着蛋糕,心里十分开心。生日聚会很快就结束了,大家都高高兴兴的回到了家中。

生日聚会让我知道了数学是有多么的重要,只有学好数学,才能在别人面前有展现自我的能力。

篇二_生活中的数学

6月6日星期三晴

昨天晚上,天比较热,我拿出了一只西瓜准备切时,被爸爸拦住了。他给我出了一道题,题目是:把这个西瓜切成九份,并且要切出十块皮,看你这么切?这时,我想,这个吗,很简单。于是,我去拿来一把水果刀,在把西瓜放在桌子上,切了起来。我切了一个“米”字形的,一数,有九块倒够数,可是,只有九块呀!我不服气,又拿来一个西瓜,准备切时,被爸爸拦住了,他指着我说:“哎呀,你这样要浪费几个西瓜呀?还是我来切吧!”爸爸拿起水果刀,叫我看好。我在一旁仔细地看者,这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问号,该这么切呢?等爸爸切完后,我数了数,也只有九块皮,但他切的是“井”字形呀。我望瞭望爸爸说:“爸爸,你切的还不是九块吗?”爸爸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就说出了第十块皮的“藏身之地。”原来第十块皮藏在“井”字中间那个“口”的下面。到这时,我才恍来大悟。

这时,爸爸看着我因势利导:“生活中处处有数,只要你细心观察,就一定有所收获,就像这次切西瓜一样。”我听了点了点头。

数学的日记4

上课了,王老师快步走进教室,告诉我们要选几个同学参加一次劳动。我心想:可不能失去这次机会。于是,我把手举得高过头顶,老师居然真的选上了我,这让我喜出望外。为什么呢?因为我在班里年龄 ……此处隐藏6046个字……课堂上多做一些数学游戏,能在玩中学,学中玩,效果会更好些。”

由此可以看出,数学日记就如同一面镜子,时刻提醒教师不断了解学生,改进教法。

4.写数学应用

经常指导学生写应用型的数学日记,会极大地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拓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再看这位同学写的:“今天下午放学后,妈妈带我到超市买东西,我们买了4袋巧克力,每袋l元8角5分;买了4个面包,每个面包1元1角5分;还买了一袋面粉,23元6角,我是这样计算的,1袋巧克力和1个面包加在一起正好是3元,再乘以数量4,共12元,再加一袋面粉共35元6角,与发票上的一致。”

从这则日记我们发现,学生在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简便运算”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写数学日记,不仅理解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还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与体验生活。

总之,写数学日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数学日记不仅记录着孩子们瞬间的心灵闪动,更在他们内心深处留下了数学的烙印,能使学生更广泛地接触生活,更细致地观察生活,有效地实现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实现了学科间的整合,缩短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让孩子拿起笔来写数学日记吧,“数学日记”可以给他们一双数学的眼睛,体验数学生活,享受数学思维带来的丰厚回报。

数学的日记13

xx年11月14日星期日天气:晴

今天一家人去龙岗肯德基吃全家套餐。

当我们到达那里时,人们一直很拥挤。我们终于点了一些好吃的,找了个座位坐下。食物来了。这是一顿大餐。里面有12个鸡腿,我想:怎么平分?这时,我想到123=4。我们每个人都有四条鸡腿。后来吃了妈妈的一只鸡腿和阿姨的两只鸡腿。姑姑说:“这个不能免费吃。我问你,你吃了百分之几?”你还要吃多少份?”我想了想回答,“我吃了7/12,然后我吃了5/12。“幸好我学到了分数的知识,能正确回答问题。

(二)乙

今天我妈给了我10块钱去超市买东西。我用2/10的钱买了一串鞭炮,用1/10的钱买了四个棒棒糖,用2/10的钱买了七个气球,最后用4/10的钱买了一把梳子,一共2/10 1/10 2/10 4/10=9/10。只剩一块钱了,我得还给我妈。

回到家,我妈吃了1/4的棒棒糖,我爸吃了1/4的棒棒糖,我吃了1/4的棒棒糖。还剩一个,我把它给了隔壁萧蔷的哥哥。

(3)

上周,我们学习了成绩。分数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例如:1/3,3为分母,1为分子,中间横线为分数线。

分数在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会用到。比如一本书有30页,每页是一本书的1/30。分数也可以用来加减!比如一半加一半等于一半,就是1。为什么会这样?如果一块蛋糕平均分成两部分,每部分是蛋糕的1/2,如果两部分放在一起是两个1/2,正好是一块蛋糕。加减分的时候,如果分母相同,不管分母多少,加记数器就行了。而2/2的分子和分母是一样的,就是1。

我也了解了分数的大小。老师教我们公式:分子和分母一样,分母大的分数小,分母小的分数大;同一个分母比分子分数大,小的分数小。

老师还提醒我们,写分数的时候,一般先写分数,意思是平均分数,然后是分母,最后是分子。

数学的日记14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六,我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无事可做。看一会电视,吃一会零食。我妈看到了,就从书柜里拿出《四年级奥数》,随手在里面发现了一个问题,亲切的问我:“你知道2的倍数是什么特征吗?”听到这里,我心想:这太简单了!他脱口而出:“都是偶数。”“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妈妈又问。我想了想说:“都是0,2,4,6,8。”妈妈说:“你真了不起。你知道4的倍数有什么特点吗?”有一次我听到了,我错了。

古人云:“纸上得来,总觉浅薄,知之必练。”。于是,我拿出纸和笔,找到了一些4的倍数。过了一会,我发现都是0,2,4,6,8。于是我自信地告诉妈妈:“4的倍数和2的倍数的特征是一样的。但没想到,我妈随口说了一个数字,推翻了我的发现。我非常失望。

妈妈让我仔细看看。但是我左右看都找不到。于是我妈给了我一个提醒:“这些数字的后两位有什么特点?”根据妈妈给我的提示,我重新观察了这些数字,突然就结束了。

原来是4的倍数。只要最后两位是4的倍数,这个数就必须是4的倍数。为了验证这个规律,我找了一些数字再试一次。比如“437”结尾的37,437除以4等于9等于1,根据定律437不是4的倍数。然后我把437除以4,使109大于1。果然,“437”不是4的倍数,符合这个特点。

科学家做几百次实验才成功。为了再次验证定律是否正确,我又找了一个数字“1024”。1024年末除以4等于6。根据法律,“1024”是4的倍数。我又用除法验证了一遍,没想到又成功了。我开心的跟我妈说了这个发型。我妈满意地摸了摸我的头,笑着说:“你真聪明!”听了妈妈的话,我的心真的比吃蜂蜜还甜。

“世界不缺美,缺的是发现美的眼睛。”我们要善于发现,多发现,这样才能有所成就。

数学的日记15

12月1日 星期日 晴

孙老师,是我们的数学老师,他被我们亲切的称为“孙爹。”(PS:孙老师,实在是对不起您啊,心里总想着“孙爹”,竟一下子想不起您的全名了,只好改天再补上了)他又瘦又高,比起学校里的所有男教师,他是最高的一个。在五年级的时候,他曾经当过我们的班主任,而这一学期,他只担任了我们的数学老师,经过一年多的了解,我越来越喜欢“孙爹”了。

“孙爹”上课时最爱干一件事,那是什么?当然是给我们讲新闻啦!每次我们完成了学习任务,孙老师就会从手机上,挑几个重大新闻,给我们讲讲,我们个个听得入神,心里愉快极了,要知道,在课堂上听新闻,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情啊!从此,我们不需要回家,去看《新闻联播》了,在学校,就可以关注国家大事。

“孙爹”在讲课时,常常插上一些笑话,让我们捧腹大笑,原本枯燥的数学课,瞬间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有一次,我们刚做完老师布置的习题,“孙爹”即兴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一天,小明和爸爸妈妈去吃臭豆腐。小明说:‘妈妈,这是谁拉的?真好吃!’”小明爸爸听了,立马对孩子妈妈说:“千万要看好这孩子,别让他把自己的大便吃掉了!”一听完这个笑话,我们班立刻沸腾了,同学们捧腹大笑,有的甚至笑出了眼泪……

另外,“孙爹”也是“一块钱行动”的发起人,如今,这一活动依旧吸引着班上不少的积极分子,当然我也是其中的一位。(关于“一元钱行动”的具体内容,时间有限就不解释了,请查找日记“为一元钱而战”)

其实,我们之所以那么喜欢“孙爹”,还有个特别特别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孙爹”从来不布置家庭作业。为什么会不布置作业呢?因为啊,我们的作业在课堂上就已经全部消化完了,哈哈,早点写完作业,然后轻轻松松地玩,这样的生活,何乐而不为呢?尤其是周末,一个字“爽”!

这就是我们的数学老师——“孙爹”,一个讨我们大家喜欢的好老师!

《数学的日记【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