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的日记

时间:2023-04-28 11:23:21
冬至的日记(15篇)

冬至的日记(15篇)

即将要到一天的结尾了,这一天里,大家身边一定有一些有趣的见闻吧,不如趁现在好好写一篇日记。日记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至的日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冬至的日记1

×月×日星期×天气×

倾听着20xx年的脚步声,我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至夜——这美好的一夜,北半球白昼在一年中最短的一天。

傍晚,我和弟弟早早的来到了外婆家,想与他们共同度过这温馨的一夜。外公外婆也正乐呵呵的迎接我们呢!

该吃晚饭了,外婆端来两碗赤豆糯米饭,笑着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我听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长大!弟弟也想早点长大,一边夸饭香,一边埋头“苦干”哩。

吃完饭,我开始听外公讲有关冬至的传说,“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还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百鬼夜行,午夜12点鬼门开,晚上记得早点回家睡觉哦!”外婆也插了一句,弟弟吓得毛骨悚然,搞得全家哈哈大笑。“骗你的啦!”外婆笑着说。“不过,也应该早点睡,添岁嘛!”

第二天醒来,是冬至节,太阳开始回来了,春天也越来越近……

冬至的日记2

20xx年 X月X日 天晴

今天是冬至,老师让我们要跟着妈妈学会包饺子,体验一下从择菜、和面到把饺子包好吃到嘴里地过程。我围上围裙,戴上套袖,把手洗干净,准备工作做好了。

第一步是和面,先把面舀一碗放到面盆里,然后用水一点一点的洒在面上准备把面粉和成团。我是第一次和面水加多了面粉就稀了,水加少了面粉就和不成团。“妈妈,快来帮帮我”我都着急了,妈妈过来教我把面和好。妈妈真厉害面和好了,面盆上也干干静静的。

第二步是择菜,我们择的菜是韭菜,先把韭菜坏的菜叶摘掉,然后把韭菜洗干净,晾干上面的水分,再把韭菜切好放到一边。

第三步我们把切好的韭菜放到早就准备好的肉馅里,再把香油、盐、花椒粉、酱油等各种调料放好用筷子把肉馅拌好。我端起来闻了闻,真香,妈妈这时对我说:“香吗?我们赶快去包饺子吧!”我高兴的点点头。

我和妈妈开始擀饺子皮,妈妈对我说:“擀饺子皮要左手拿着皮右手拿着擀面仗,右手使劲擀,左手要跟着转,知道了吗?”我在妈妈的指导下一个饺子皮擀好了。下一步就是包饺子,我也是第一次包,妈妈手把手的教我。先拿一个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用勺子舀一勺肉馅放在皮里,再把饺子皮对折边上捏上花边,我好不容易包好了第一个饺子,我很开心。

终于吃上香喷喷的饺子了,吃着自己包的饺子可真香。通过这次体验让我体会到了妈妈平时为了我是多么辛苦。我以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妈妈。冬至里吃饺子,还防止冻耳朵呢!你看饺子的形状多像耳朵呀!

冬至的日记3

冬至要吃汤圆、麻糍,吃了我们就大一岁了,记忆中的冬至大致如此。这个冬至却不同于往常,班主任郭老师带领着我们深刻的感受了冬至的文化、习俗。

课堂上我们学习了南、北方人的饮食习惯:北方人冬至吃饺子、馄饨,南方人吃汤圆。

那天下午,我们还邀请了张开翔妈妈来课堂指导我们做汤圆。在开翔妈妈的耐心教导和同学们的虚心学习下,一个个白嫩嫩圆溜溜的汤圆出现在每个同学的手中。汤圆越做越多,最后,每一组的芝麻馅都用光了,汤圆也装了一大盘。于是家长义工们把汤圆端到楼下去加工,做成麻糍。趁汤圆加工的时间,同学们拿出自己早早准备好的温州美食,摆在桌面上。一眼望去,各种美味尽收眼底。瞧,有的带了温州鱼饼,有的带了瘦肉丸,有的带了凉皮,还有的带了鸭舌……而我带的美食更是形成了他们中的一道风景。我带的是绿豆糕,清新的嫩绿色,而且不像他们那么重口味……

“可以吃了!”老师一声令下,同学们便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突然,教室的门被推开了,原来是家长义工们回来了。他们端着黄灿灿的麻糍分给每一个人。香喷喷的麻糍啊!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麻糍立刻就露馅了,甜甜的芝麻馅儿夹着软软的糯米皮,真是美味啊!于是我又吃了一个,谁知,这个糍竟然没有馅儿!天哪!这是哪位调皮的同学做的啊!?

这个冬至节,既让我们长了知识,又让大家美餐了一顿。真是令人难忘啊!

冬至的日记4

冬至是24节气中最早确定的一个节气,历来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在老人眼里,冬至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人们还说冬至一过,新的一年就到来了,所以冬至是新旧年和分界线。

在冬至,吃汤圆是我必不可少的一环,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日冬至节,在冬至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会捣米做汤圆,豆沙味,芝麻味……数不胜数。吃汤圆预示着来提能功德圆满,心满意足,家人可以团团圆圆。我可不喜欢吃汤圆,多吃了感觉它太甜,黏乎乎的,但为了来年能功德圆满,我只能强忍着吃下,张开嘴巴,昌然有些腻,但是心中多了一份踏实。北方人在冬至吃饺子,是为了自已的耳朵不被冻伤。

冬至还不能吵架,如果吵架了来年就会不得安宁,必须小心翼翼地,回想那天,和朋友吵了一句,心中不由地打起了寒战。

冬至晚上是小年夜,是白昼最短的一天,也是补觉的美好时光。早上在老师的一声声的唾沫下,有些同学才慢吞吞地走进教室。

春萌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是养生的好季节,在冬至,要尽量少运动,少流汗,养身血,据说冬至进补事半功倍。

冬至没有立夏拼蛋的乐趣,没有六一的快乐,也没有假期的悠闲,冬至总是神不知鬼不觉地来临,可它蕴含着人们的憧憬的向往。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所以必须传承下去。

冬至的日记5

当雪花飘落在寂静无声的大地上,你是否已经感觉到,一个纯净的冬季已经来临?或许大多数人只是嫌冬天把火热的活力带走,而搬来了寒风和飘雪。可是,谁又注意过冬日的一个重要的节气冬至呢?

冬至,在我们眼中,或许只是一个在地理书上记过的日子,一个平淡的12月22日。可是在中国古代,我们的老祖先们对这一天却极为重视。

古时,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足见人们对冬至的重视。人们认为:冬至过去,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吉日,应当庆祝。许多地方在冬至这一天,都有九层糕祭祖的传统:即用糯米粉捏成许多动物的形象,放入蒸笼,蒸好后将其放在祖祠的牌位前,以示祭祀。祭祀之后,亲戚们还要一同举杯畅饮,联络感情,称为食祖。

……此处隐藏2762个字……

因此,当大家都在讨论吃饺子的时候,自己却在思考着,中午该做什么饭比较简单方便呢?

本来自己也有心想着出去外面买点速冻饺子吃,但是身边的人说速冻饺子不好吃,所以自己也就打消的这个念头!

可是就在回家的路上,听到有一家店铺在说卖手工饺子,就是自己现包现卖的那种饺子,从口感上来说,区别于速冻饺子,当然,价格上也有区别!

但是想到自己回家,不用再继续做饭了,虽然价格贵一点倒也无所谓,毕竟不是每天都在吃!因此最后就是掏了三十块钱买了六十多个饺子,期待着这份饺子比速冻饺子好吃一点!

可是等回到家真正吃饺子的时候,才发现,其实所谓的手工饺子也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好吃,可能吃惯了自己包的那种馅儿,然后总觉得还是口感上有差别吧!

突然之间就感觉30块钱花的有些冤枉,不过想一下,好歹也是和今天的节日应了景。也算是吃了一次冬至的饺子!

希望所有吃饺子的和没有吃饺子的朋友都能够冬至快乐吧!

冬至的日记12

这里是冬至扫墓。一大早,四面八方的莆田人纷纷到城郊的公墓扫墓。扫墓的时间是在上午,要在中午12点之前扫完。大人们带了很多扫墓的东西,有各种好吃的,凡是现在人爱吃的都可以带。姑姥姥带了鱼,螃蟹,猪肉,年糕,米饭,面包,纸钱,纸衣服和扫帚一把。叔公带了一样的吃的还有酒,鞭炮,香。

扫墓的程序是,先把带的食品、红烛、鲜花、酒摆好。然后拜土地公,让土地公保佑埋在地下的先人。接着用红漆将墓碑上的字描一遍,因为风吹雨打,墓碑刻字上的油漆已不鲜艳。然后上香,每人三注香,面向墓碑鞠躬。叔婆还磕了头,妈妈也跟着磕了头。接着是烧各种纸钱和纸质的用具,最后烧衣服。然后放鞭炮。放完炮,用扫把或者松枝打扫墓地。最后把香、纸钱还有地上抓一把草用石头压在墓碑上。扫墓结束后,吃的都带走,留下酒和鲜花还有香。每人摘一根柏树枝下山。

下山时,看见许多人陆陆续续往山上来,人很多,好似秋天去香山看红叶。扫墓也是全家族亲友的大聚会,有的要同时扫几处,因为一家人又各有各的本家要扫墓。妈妈还碰到了童年的朋友,已经是三十年未见,妈妈已经完全不记得对方了,是姑婆给做的介绍,当年,妈妈5岁时来京之前曾经和她一起合影留念。

我一上午都很开心,因为有纸烧还有鞭炮放。我还描了字,我描得很好,书法没白学。

中午,我们去叔公家吃饭。有好大的螃蟹还有一种海里野生的鱼。莆田人的饭桌上都是海鲜,没有河鲜,蔬菜只有一到两盘。这几天每顿饭都有鱼、虾、蟹、海蛎子、米粉或者莆田线面。叔公家有自己酿的葡萄酒,我发现把虾仁泡在酒里吃,味道很好。

冬至的日记13

该来的总会到来。该去的总会离开。

宇宙的平衡,世间的中和,人生的不偏不倚,都在冬至这天最后那一秒呈现。是的,当把这一刻凝固、延迟、显微并放慢镜头播放的时候就能看到,它处于一年最微妙的时刻,这一刻它实现了由长变短与由短变长的交换,这一刻它实现了阳生阴亡的转换,这一刻它金鸡独立于平衡中点、表现出最美的容姿达到至纯至善的和谐交集。

想什么重要吗?重要之处是如何理解世界、认识现实、和悦生活、调整态度;不重要则是因为无论如何理解、认识,抑或无论怎样的态度都改变不了客观现实,不能阻拦来的与去的、让你快乐的或者叫你沮丧的、引你辉煌的或者诱惑你贪婪败落的。

态度决定客观世界。良好的、正面的、坦然的心态可以看到更多好的、美的、善的东西因而能够更好地溶入世界;负面的、局促的、恶毒的心态决定了看到的一切都是黑暗的、污浊的、腐烂的因而自绝于社会进步发展的正常轨道。偏离轨道,只有下轨或者停顿,不会有其他选择。

世界决定态度。每个人应该有两个世界。一个是精神世界,既所谓态度决定世界的那个世界;另一个是物质客观世界,既我们存在的环境。某种环境中会有某种环境中产生的意识,当这种意识作用于生活的时候,便是世界决定我们态度的时候了。

冬至的日记14

今天是冬至,依照传统,要去扫墓。昨天晚饭的时候,爸爸就在问我,说你明天有空的话,跟你妈妈一起去扫墓,可以帮她拎拎东西。今天起了个大早,五点半就起来了。六点十分从家出发。六点四十到欧尚超市旁边的车站等候扫墓专车。我们去的还蛮早,只有两三个人在那里等候,毕竟首班车是要到七点半发车。可我去了趟厕所回来,队伍就开始排长了。人群中开始起了骚动:扫墓车呢?怎么牌子都不挂出来。等引导牌挂出来,排队伍的红线拉起来,等候的人更加骚动:车子好早点发车了,队伍都已经那么长。我一看表,此时才七点钟。七点二十分,首班车发车,我排在第二个,理所当然地能有个座位,因此路上还不累。

到了半山公墓,进门口就直奔营业厅去交钱,原因是我爷爷奶奶的墓已经满二十年了,跟网通一样要续费。在营业厅里,我妈妈顺便买了三个花圈:一个给我爷爷奶奶,一个给外公,一个给阿姨。我们按照先近后远的顺序,先去外公这里,再去爷爷奶奶这里,最后去阿姨这里。我妈妈为了今天的扫墓,忙了几天,又是买纸钱、蜡烛之类的,又是要买进贡的豆腐干、鱼之类的,最麻烦的是鱼这些还要烧好,然后小心地放好。到了墓地上,她又把这些东西铺开,又是上香又是烧钱。一样的程序走三遍,弄得我人都发晕。我为她撑伞,手觉得很酸。更要命的是,我阿姨的墓在很高的地方,我妈妈说累死。我这么喜欢爬山的人都感觉有点累,更何况是她呢。等我们三个墓都扫好回去,有更多的人从四面八方涌向公墓里。尽管下雨行走不便,但公墓里保持着旺盛的人气。好不容易挤上车,回到家,也已经近十二点。

冬至的日记15

今夜是冬至夜。三九严寒,外面寒气彻骨。我家里却温暖如春,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

“吃了汤圆大一岁”。今晚要吃汤圆了,这是冬至的传统习俗,而且妈妈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汤圆。我们高兴得在大厅里欢呼雀跃。

只见妈妈先打来几勺白花花的汤圆粉,接着加了些温水与汤圆粉一起用力和面,把汤圆和成了一团。我用手一捏,觉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软滑有弹性。我们照着妈妈和奶奶的样子,有模有样地揪些小面团,先把小面团搓成一长条,接着把长条分成寸长的一段段,然后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两手轻轻揉搓,一个小圆子的汤圆就诞生了。

水开了,我们把一个个洁白的小圆子放进锅里,一个个汤圆像爱睡的小娃娃静静地躺在锅底。不一会儿,水又开了,汤圆像一个个打着哈欠、调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来。妈妈连忙把火力关小,个个汤圆在锅里不断地翻滚着。又过了一会儿,汤圆皮软了,熟了。

一碗碗热腾腾的汤圆出锅了,上面还撒着用白糖、芝麻和花生磨成的糖料,顿时,我的眼睛亮了,嗅觉也灵了,迫不及待地夹起一个圆圆胖胖的汤

圆往嘴边送,太烫了,又连忙搁回碗里,可是实在又馋得很,只好翻来覆去地把那个汤圆左吹右吹,待它稍稍凉了,又忍不住地往嘴里送,一口咬下去。那汤圆色滑洁白,滋润香甜,爽滑软糯,不粘筷,不粘牙,味道太美了!表妹和表弟也在一旁皱着眉头,闭着眼,大张着口,唏嘘唏嘘地狼吞虎咽,真是太甜蜜了!

吃汤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可惜爸爸却独自一人在外地出差,今晚我更想念他了。

《冬至的日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