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

时间:2023-05-22 03:59:36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

当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体会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笔记了。你想知道读书笔记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

我是从上个星期开始读着本书的。它是写苏菲从受到两封神秘的信,在一位神秘导师的带领下,开始了她哲学的故事。

它的作者是挪威的世界级作家乔斯坦61贾德。乔斯坦61贾德真是一个天才,他写的这本书已经在欧洲出售了三百多万本,日本那儿一个月就卖出了五十多万本!、

这本书每一章的题目下边都有一句能让人琢磨不透的句子,让我们去细细的思考。比如说第一章《伊甸园》是“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第三十章《达尔文》是“满载基因航行过生命的一艘小船”等等之类的,我真搞不懂这些句子是什么意思。

这本属大致的内容是:

苏菲一天下午回了家,习惯性地看看绿色的邮筒,里面有一封寄给她的信,上面写着:你是谁?

她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便把它放回邮筒中,去给猫喂食了。刚走回来,里面有多了一封信,打开一看,又是一句稀奇古怪的问题:

世界从何而来?

后来,在一位神秘导师的带领下,她开始思考,从古希腊到康德,从祁克果到佛洛伊德……思考各位大师所思考的基本问题。与此同时,苏菲不断接收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便像谜团一样在她眼底揭开。苏菲运用她先天的悟性以及后天的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可是,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读了着本书,我确信乔斯坦贾德是一个天才,其中的哲学问题我都不懂,我一次次地去思考它们,可每次都只收获一点点。

这是一本好书,能让我们去思考;这是一本好书,能教给我们许多新知识;这是一本好书,所以我建议大家买来看看。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2

至此,《苏菲的世界》中主要的哲学人物及其思想就全部介绍完了,在这里简单总结一下。

早期的自然派哲学家关注的主题是大自然与它的循环变化,主要研究两个问题,一是什么是万物之源,而是世界是“流动”的还是不变的。德谟克里特斯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流动的,但流动的背后有一个永恒不变的最小单位,即原子。

古典派哲学家苏格拉底比较关心个人与他在社会中的地位,相信辨别是非的能力就存在于人的理性中。柏拉图认为自然界中有形的东西是“流动”的,永恒不变的东西并非一种“基本物质”,而是形成各种事物模样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柏拉图过于强调理性,他是理性主义者。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真实世界中最高层次的事物乃是那些我们用感官察觉的事物,他强调感官先于理性。

希腊文化主要经历四个学派。犬儒学派认为一切天注定,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斯多葛学派认为物质与精神不可分割,与柏拉图相反,是一元论者。伊比鸠鲁学派强调人要即使行乐。新柏拉图学派认为人是二元造物,但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

中世纪的圣奥古斯丁承认柏拉图有关永恒理型的看法,同时相信人有灵魂。圣多玛斯自称可以用理性证明上帝是存在的。中世纪的哲学多少有些愚昧,直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们的思想才逐渐解放。

十七世纪又称“巴洛克时期”,辩论的话题围绕精神与物质展开。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同时存在且互不影响,他是典型的二元论者。与之相反,斯宾诺莎是一元论者,他将大自然与万物的情况简化为一个单一的实体,这个实体同时包括精神与物质。

十八世纪盛行经验主义。洛克过多强调感官经验,并且将感官的性质分为“主要”与“次要”两种。休姆认为人有两种知觉,一种是印象,一种是观念。并且他将概念分为单一与复合两类。柏克莱相信人有“灵”,亦即天主。他认为,我们周遭的世界与我们的生命全都存在于天主之中,他是万物唯一的原因。

启蒙运动时期康德将理性主义者与经验主义者的观点综合起来,认为对于这个世界的观念是我们同时透过感官与理性而得到的。他使哲学走出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之间的僵局。

浪漫主义时期,谢林主张将心灵与物质合而为一。黑格尔认为世间没有“永恒的真理”,我们的理性事实上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他还指出每一种新思想都要经历“正”、“反”、“合”三个阶段。需要指出的是,黑格尔过于强调绝对精神,他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个人主义者祁克果反对浪漫主义者的理想主义与黑格尔的历史观。他认为世间唯一重要的事只有每一个人“自己的存在”,我们不只是“时代的产物”,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

十九世纪流行自然主义。马克思提出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学说,指出人类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基础的产物。达尔文则证明人类是生物逐渐演化的结果,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研究则发现人们的行动多半是受到“动物”本能驱策的结果。

最后,二十世纪主要是存在主义。尼采认为我们应该重视生命本身。萨特认为存在主义就是人文主义,我们生命中的意义必须由我们自己来创造,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创造自己的生命。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3

哲学不是万灵丹,但是从来不去留意爱好智慧的重要与前人的心得,那么注定将会陷于心灵之封闭与终结——在书的前页,我看到了这样一句话,似懂非懂,但当我读完这本书,便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理解。

苏菲——哲学家艾伯特的学生,少校书中的女主角,与席德同生日的女孩。故事围绕哲学,从伊甸园伊始到神话故事的更替,从希腊文化到文艺复兴,从书中走到书外。一位位历史上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马克思等等,他们走入苏菲的世界,走入席德的世界,也走入了我的世界。书中的故事很奇妙也很真实,很有趣同时富有哲理。

以前的我向来对哲学没有多大兴趣,对哲学问题更是不想思考,可当我又一次看到“你是谁?世界从何而来?”等哲学经典问题和艾伯特的诉说,我也不禁思考起来如今的我已有十九岁,正如书中所说,越来越觉得生活中的种种都是理所当然,不觉得它们奇怪也不会怀疑它们的存在,似乎我也开始从兔毛尖走进了兔毛里,好奇心少了,探索的心思也少了。

可随着对苏菲的世界的了解,我好像逐渐找回了幼时好奇的感觉,也不会担心问出“为什么”会遭人笑话。因为,学习知识不仅是漫长的过程,更是不可笑的过程,能学到东西被人笑话一下又何妨?况且疑问的精神本身就是需要挑战现实和世人的勇气。艾伯特告诉苏菲,他们只是少校书中的人物,是不真实的,席德能读到他们发生的一切。这样的故事真的很有新意,甚至挑战者读者的想象力,读书过程中我也会怀疑自己是否也是某人书中的人,也是虚拟的人,也可以见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和小红帽们,这实在是一件极为有趣的事。

《苏菲的世界》吸引我的不仅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而且其中写入的哲学家的故事和历史文化,它们实在非常吸引人。我从未如此接近哲学家们,更未想到仅是从一本小 ……此处隐藏7496个字……迷哦!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4

《苏菲的世界》是智慧的世界,是梦的世界。它将会唤醒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好奇和思考。

——题记

读了这本书,我的好奇心便挑起来了——14岁的女孩苏菲原本平常、有序是生活被一封离奇的信打破了。“你是谁?”这个问题出现在信中,在此之前,苏菲从未想过这个问题。她绞尽脑汁,但她找不到答案。而接着又寄来了许多信让她困惑不已,席德是谁?寄信人是谁?席德爸爸为什么让我把信给席德……然而她也无意间开始了哲学课程。一个个的谜团也相继解开。

“你是谁?”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中,抹不去,擦不掉。开始,我可以轻易地回答:我是姚丽霞啊!但是那个叫姚丽霞的又是谁啊?如果我取了另一个名字,我会不会变成别人呢?我一直想不出答案,苏菲也是。

书中谈到了从最早的哲学家一直到现在的哲学家,但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苏格拉底。我记得他说过:“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他这么一位伟大的哲学家,竟如此谦虚,令我震惊。他一生对哲学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他却被陷害,最后为了良心与真理服毒而死。我佩服他的坚贞不屈,誓死捍卫良知。

为一切事物的存在是理所当然,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它们的存在,而小孩儿则不一样,他们对任何事物都会充满好奇,都会产生疑问,而要成为一名哲学家,就要拥有好奇心。它让我又重新找回了好奇心。

哲学这门课程中,有着让人费解的问题,有着神秘的历史,既新奇又难懂,我希望我以后能深入了解它。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

暑假在家闲来无事就把以前在大学买的书整理一下发现有好多书自己竟然没有好好的读完都是听老师说要看什么书自己去买来了结果随便翻几页就扔在那里。心里实在有点过意不去就决定在这个假期里好好弥补一下。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学启蒙书她用深入浅出的文字想我们每个读者展示了哲学从古到今的发展历程。从苏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写着:“你是谁?”的信开始在艾伯特的指点下苏菲从哲学的摇篮雅典出发对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哲学有了初步了解。她对文艺复兴时期的认识包括达芬奇的绘画、莎士比亚的戏剧、古登堡的印刷机……涉及艺术、科学、建筑、数学等许多方面。至于近现代艾伯特的“哲学函授课”包含了康德、黑格尔、弗洛伊德乃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看这样一部作品让我看到了全人类的文明。在苏菲的所到之处到处都凝结着文明的精华。看过之后我已经不仅仅是学到了一些东西更重要的是心灵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 可读完全书的我却很茫然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段、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真不敢相信“恐惧”竟是我读完书后的第一感觉。我不知道他人读此书的过程当中是否会有这荒谬的感觉。这是我真实而自觉荒谬的心灵体验。讫今为止《苏菲的世界》是让我感觉最奇特的书真的在以往没有任何一本书会这样让我沉迷其间而深感“恐惧”读后对这“恐惧”深感荒谬。要解决这种恐惧这中荒谬就只有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思考来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个世界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终目的吧

我原本以为哲学是一门不切实际的学问但当我读完全书后才发现哲学其实是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哲学是“关于天底下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些问题的学科”。哲学所要解决的都是还没有科学方法可以证明的问题——诸如善与恶、美与丑、生与死、秩序与自由等。我认为哲学不是科学因为它没有什么精确的公式来计算、来衡量。哲学是对未知事物或不确切认识的事物的假设性解释是追求真理的开路先锋。在我们的这个世界仅有科学而无哲学仅有事实而无洞察力和价值观是不能使我们免于浩劫和绝望的。科学给予我们知识然而只有哲学才给予我们智慧。

心里面想的还有很多但不知道怎么来更加明白的表达也许只有我们自己亲身读了此书后才能和我一样感受到《苏菲的世界》带给我们的震撼!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二

没有事先对它了解与认识的情况下开始读这本书的感觉,就像我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大人的世界中。一个全新的世界,哲学的世界。《苏菲的世界》不同于像《论语》这样以平时生活的素材来给人哲学领悟的书,而是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一名哲学导师向一个叫苏菲的女孩传授哲学知识的经过,揭示了西方哲学发展的历程。由前苏格拉底时代到萨特,以及亚里士多德、笛卡尔、黑格尔等人的思想都通过作者生动的笔触跃然纸上,并配以当时的历史背景加以解释,引人入胜。就像评论家所说的,对于那些从未读过哲学课程的人而言,此书是最为合适的入门书,而对于那些以往读过一些哲学而已忘得一干二净的人士,也可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充满智慧的奇书,首先,作者在书中创造了两对人物:少女苏菲和她的哲学老师艾伯特;少女席德和她的父亲。然而这两对人物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让你在扑朔迷离中跟着作者一路去思考“我们是谁”、“我们为何在这里”这些问题。你是谁?可爱的小苏菲第一次看到这个命题时仓皇失措,在镜子面前反复的追问。我想大多数人开始都会有这种感觉,因为无法给自己一个清楚的定位。那我和他人的区别在哪里?姓名?外貌?思维?倘若我换个姓名整下容换种思维方式,那我就不是我了吗?这是人存在的意义问题,初看似乎有些迷惑,但是我想,作者正是将我们生活的世界当成透明的,并与一些可能存在而我们未发现的“可能性”结合在一起才写的这本书。

翻开第一章,你会立刻被苏菲收到的匿名信“你是谁”所吸引,也正是“你是谁”这个问题带着苏菲走进一个哲学的世界。接着你又会接触到例外一些明信片,那是一张张需要苏菲代转席德明信片,之后各种怪事在苏菲身上发生,当然苏菲的哲学老师也跟着浮出水面。当整本书看到一半时,你会被故事角色的真实性搞得脑袋发胀,到底苏菲和他的哲学老师是现实的还是席德和她的父亲是现实的,这是你就会不知不觉和庄子有同样的感慨——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我想这也是作者要达到的目的吧。不过值得庆幸的是,当你看完全书,一切都会水落石出的。其实仅仅看书的目录你就会觉得很有意思,如“伊甸园……在某个时刻事物必然从无到有……”、“少校的小木屋……镜中女孩的双眼眨了一眨……”、“中世纪……对了一部分并不等于错……”等,这些小标题有时是为我们说明一些哲学观点,有时是为了向我们透露苏菲将要遇到的神秘事件。

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本西方哲学的发展史书,看完之后可以感觉到哲学的发展与科学的进步是密不可分的,它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因此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是人类文明的通史。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道星光、一点水滴。书中有一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如果把文明是当成是一天,那么各个阶段的发展便有了一个更加明晰的概念。

《苏菲的世界》,即是智慧的世界,梦的世界。它唤醒了每个人内心深处对生命的赞叹与对人生终极意义的关怀和好奇。掩卷思索,真实的我们真的应该好好的去看这个世界了,不要总是觉得凡事都理所当然,这个世界什么东西的产生都有它的根源,都有他的道理,我们要抱着好奇的心去探索,去发掘。

《苏菲的世界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