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读书笔记

时间:2023-04-06 18:47:15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汇编15篇)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汇编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体会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书笔记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城南旧事读书笔记,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

《城南旧事》中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书中的一切都是那样有条不紊,缓缓的流水、缓缓的驼队、缓缓而过的人群、缓缓而逝的岁月……景、物、人、事、情完美结合,恰似一首淡雅而含蓄的诗。主人公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承诺,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英子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惠安馆”、“骆驼队”、“兰姨娘”、“驴打滚”、“爸爸的花”,每一章节都饱含着朴素的气息,感人肺腑。但似乎这些故事的主角最终都离开了英子,他们的离去,让英子坚强了、也长大了。这本神奇的书,像一位绘画大师,缔造出了真实的人性世界,善恶、冷暖为我呈现了一出精彩绝伦的演出。合上此书的最后一页,房间里飘着一股淡淡的幽香,久久无法散去……

小学有一篇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学了这篇课文,我就非常渴望能读一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这不,机会来了,在我们学校的“烛光图书馆”中,我见到了由张倩宁姐姐捐赠的《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是由五个短篇组成的,用小英子的视角讲述了发生在旧北京20世纪30年代末的几个故事,这几个故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驴打滚儿》。《驴打滚儿》中的宋妈是一位受封建意识毒害很深的农村妇女形象。她勤劳、朴素、善良,具有中国农村妇女那种对生活十分执着的韧性,她的丈夫好吃懒做,家中一贫如洗,她只得丢下两个孩子,自己外出挣钱来养家糊口。不料,在她走后,丈夫把一个孩子送人,另一个孩子也不慎掉入河中溺死。一位母亲就这样相继失去了两个孩子,她没有反抗,在“妇为夫常”的封建思想下只有顺从。她好像成了一个生孩子的工具,没有悲怨,没有愤恨。她的悲剧正是当时中国农村妇女说的悲剧。

城南旧事读后感400字:想想宋妈,再想想我们,我们现在的生活何其幸福。我们整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还能享受“蛋奶工程”,享受“义务教育”,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读书呢?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2

人真的很奇怪,小的时候总希望长大成人,可长大了,又回忆起童年的美好,童年也许并不美好,可是比起大人们的世界,童年却多了一份天真、快乐。

最近我正在看一本叫《城南旧事》的书。这是一位中国近代女作家——林海音写的一本代表作品。其中的第一篇故事令我印象深刻,故事的名字是“惠安馆”。

它主要讲了:“二十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来大学生回了老家,再也没回来。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英子对她非常同情。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只是可怜的母女俩最后竟惨死于火车轮下!而英子也因为爸爸死了,从而告别了她快乐的童年。”

秀贞是一个十分爱孩子的一个人,但她的孩子——小桂子却被人扔了,相信全天下的母亲都能体会到这般痛苦……在她认识英子后对英子很好,就像英子是自己的女儿似的,从她对英子的态度,便可知道她有多么希望能找回自己的孩子。

而英子又是多么的聪明、善良,不但帮秀贞找到了孩子,而且在后来还因为自己在荒草的上找到了一个小佛像,被警察局的暗探发现,使那厚嘴唇的年轻人被抓走而感到难过。

英子真是一个既聪明又善良的好孩子!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3

《城南旧事》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它是以年少的心态来叙述自己在北京城南的幸福童年生活。里面的人物也十分丰富,有惠安馆的疯子——秀贞,有爸爸、妈妈、宋妈、有小英子的好朋友——妞儿、有藏在草堆里的小偷、有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还有斜着嘴笑的兰姨娘。

这部作品由五个篇章组成: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及爸爸的花儿落了,全文由一个人——英子贯穿始终,以她孩子般纯洁的眼睛来看在北京生活的点滴,记录着英子七岁到十三岁的成长经历,旁观着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凭着她微妙的记忆,将年幼时围绕她发生的生活旧事记录下来。

英子的世界是单纯的,充满疑问的,她从不在自己的世界里上锁,总是任由人们进进出出。所以她和被人们认为是疯子的秀贞结下了友情,三天两头的往惠安馆里钻;她和“小偷”写下,甚而认真地听着“小偷”讲自己的故事;她爱着自己的奶妈,望着她离去,伤心难过。透过英子童稚的双眼,我们看到了大人世界的悲欢离合,虽然很天真,却道尽人世复杂的情感。

虽然《城南旧事》看后叫人心酸落泪,可是它的每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都洋溢着温馨的亲情和友爱。虽然每个故事的结尾,里面的主角都是离作者而去,可是作者透过正面的描写和反面的烘托,把每个人物的样子写得淋漓尽致,性格表露无遗,即使闭上眼睛,他们的影子还盈盈浮现眼前:井边的小伙伴,椿树胡同的疯女人,藏在草堆里的小偷儿,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小孩子的德先叔,骑着小驴回老家的宋妈,加上聪明伶俐的英子,构成了作者十分精彩的童年。

这不仅是一本散发着芬芳的书,更是一本开卷有益的书,它能使人从中领到很多人生道理。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4

最近我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林海音。

林海音的原名是林含音。她生于1918年,去世于20xx年。生于日本。她曾经担任过实习记者成功主持了《联合报》副刊10年。她的代表作有《城南旧事》、《海藻与咸蛋》、《冬青树》、《晓日》等。

这本书给我们讲述了一位叫英子的小女孩,小英子在惠安馆认识了丢了孩子而精神失常的秀贞,胡同里的人都认为她是疯子,可小英子却不这么认为,她天天去找秀贞,接着又认识了妞儿,以后小英子每天早晨去找秀贞说话,下午和妞儿一起玩,晚上描红字。接着小英子上学了,讲了他们从一年级到毕业的许许多多的事。通过英子的双眼让我们看到了老北京城南区大人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

《城南旧事》这本书让我了解了老北京人们的生活,而且可以看出作者很想念在北京城南的景和物,也让我知道了生活就是由这些琐碎的事情所组成的,每个人的童年只有一次,一去不复返,但我们可以记住,在我们的童年所经历过的不管是美好的还是悲伤的事,让它成为美丽的回忆。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5 ……此处隐藏7603个字……一直都在,有些爱从未离去!

千言万语,只有一句话:“这是一本值得大家读的好书!”

在火车上过了一个周末,在寂寞,煎熬的旅途上,读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细腻的文笔,深刻的内心世界剖析,对于爱情,婚姻,亲情阅读和理解,让自己收获颇多。

书中多个爱情,婚姻的故事,更加印证了我的观点,婚姻和爱情不是一回事。在这本书,谈了很多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有很多失败的婚姻故事,但是书中没有描写一个善始善终的爱情,婚姻故事,往往都是以悲剧而结束。也许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其特殊的背景。就像书中所说:人生有很多事情是浪费的,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但它却长久的持续着,婚姻也是一样。

关于亲情,在书中描述的是如此的深刻,很多时候,亲情给予我们更多的支撑,更多的信息,更多的力量让我们走下去。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会更多的喜欢和自己亲戚相近的人在一起,因为只有亲戚才可以使人温习过去所熟悉的生活人物和景象,给寂寞的现在一点温暖。

静静的享受生活,静静的感悟人生。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1

淡淡的文字,悠悠的介绍了一个小女孩从七岁至十三岁的故事。有悲伤,有欢笑。也形影叙述了20世纪的老北京。

骆驼队、惠安馆、闹市、新帘子胡同。这一幕幕宛如流水一般,在脑海中轻轻的流淌,静静的回味。让我仿佛身临其境。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英子在心中默念着。在他的童年里无忧无虑,可父亲的突然离开,让英子明白,她告别了父亲,同时也要告别童年。年仅十三岁的她必须承受一个孩子无法承受的责任!这是英子成长的转折点,她在也不是小孩子了!这是城南旧事的最后一章,这章给与我的印象也最为深刻。

童年美好、天真。但是他也有保质期,一旦童年过期了,我们必须和他说拜拜,因为往后再也不能相见——不能与父母撒娇;不能看的喜欢的东西就缠着他们买;不能再依赖他们;不能轻易放弃。童年与成长的过程可能只在那一刹那。

整本书每一章都感人肺腑,但似乎每一篇的主人公都会离作者而去——井边的的妞儿、惠安馆的疯女人、草垛里的小偷、斜着嘴笑的兰姨娘、不理孩子的德先叔、朝夕相伴的宋妈,最后,连亲爱的爸爸也走了。

他们不经意体现出林海音童年里离别的悲痛,也为此故事画上了一个美丽而又忧伤的句号。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2

课本“节选”二字隐瞒了很多。

初中课本里有《爸爸的花儿落了》(节选自林海音女士的《城南旧事》),觉得英子的父亲是那般儒雅、慈爱。即使在那混乱的年代,仍不遗余力的爱妻教子,即使他打了英子,我也可以理解,那是因为英子恶意上学迟到,换句话讲,我觉得那顿打也是种父爱。清晰的记得,语文老师老师还让我谈谈这篇文章的读书笔记,我大概就是说了如上的话。

长大了,读全了整本书,才知道林父还爱过兰姨娘,甚至忘记了英子的存在,情难自禁地去握兰姨娘的手。兰姨娘和“四眼狗”一起离开时,瘦瘦高高的父亲失落的站在街口的景象,已经透过英子的文字,渗透到读者的心里。

生活依旧是残酷的,从古至今。母女团圆的秀贞和妞子却齐被火车轧死;供弟弟读书而偷东西的贼被警察抓了去;宋妈的小栓子和小丫头子死的死,卖的卖。而她却要和赌鬼丈夫回到那穷乡僻壤接着生儿育女。

但中学课本节选给我们的把这些都删掉了,留下的只有温情和坚强。像小学课本里的《火烧云》其实节选自整个社会的悲剧作品《呼兰河传》。

想起了鲁迅笔下的“润土”,萧红笔下的“团圆媳妇”,英子笔下的“妞儿”和“小栓子”。有钱人家的公子和小姐才能大概率的成为作家,他们苦命的小伙伴成了他们笔下的人物。

林海音女士的文字,有画面感,将冬阳里的骆驼,老北京的街景儿不着任何修饰,却让人身临其境一般。

童年已经成为过去,希望让它变成铅字,永远流传下去。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3

活了也有半辈子了吧,生命中,有无数过客,来了又走,走了又来。

《城南旧事》是林海音选取她幼时在北京居住遇到的几个过客写的故事。惠安馆里苦命的秀贞妞儿母女,我们看海去的那个想供养弟弟出国的小偷,兰姨娘和德先叔,还有那个带大了别人家孩子,却失去了自己孩子的宋妈。在小英子的童年里,他们或长或短的出现过,最后都离开了。

秀贞妞儿有没有找到思康?即使找到了,这个始乱终弃的男人能是她们的良人吗?不知道。小偷的弟弟怎么办?他还能继续学业吗?不知道。兰姨娘和德先叔有没有终成眷属?在那个风声鹤唳的时代,能平平静静地生活吗?不知道。宋妈又有自己的孩子了吗?黄板牙有没有改邪归正,一家人好好地过日子?不知道。只知道:小英子的爸爸死了,没有看到小英子毕业的那天。而小英子,终于在这一次次离别中,成了大人。

走吧,走吧,人总要学着自己长大……人与人会有交集,也许,你会在别人的故事里成为一个配角。但所有的路还是需要自己走下去,每一个选择,会决定不一样的人生。

谢谢那些在我生命中出现过的配角,是你们,使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4

一个烈日炎炎的夏天,我在家里百般无聊的看着电视,突然想起找本书看看。

我来到书架前,眼睛被一本书吸引了----那是一本算得上“旧”的书了:我轻轻的翻动着泛黄的书页,书的边角都已磨破,那一分为二的破旧封皮上写着几个黑色的大字:城南旧事。哟!这不是林海音写的《城南旧事》吗,记得在我上二年级时可是最喜欢看这本书的啊!《城南旧事》这本书是一部系列小说集,包括了五个短篇小说:《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和后记《冬阳.童年.骆驼队》。它们分开来是各自独立的故事,各有自己的主要人物,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这里面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就是《惠安馆》。《惠安馆》描述了住在北京城南惠安馆附近一个胡同的女孩英子童年的生活和两个朋友的故事:一个是胡同里惠安会馆里的疯子秀贞,一个是在油盐店里结识的小朋友妞儿。后来英子发现原来这两个人是亲母女,为了帮助秀贞找到自己的孩子和丈夫,英子不顾父母的反对想尽办法来帮助她。但最后,母女俩却在寻找小桂子(妞儿的真名)的生父的时候,双双惨死在火车轮下。英子得知消息后大病一场,隐隐的知道自己无忧无虑的幼年随着她们的消失而消失了。

我喜欢这篇文章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这个故事令我很伤感,特别是疯子秀贞。第二个原因就是里面描写景的句子非常生动,并且非常细致。比如这段:雨声那样大,噼噼啪啪地打在砖地上,地上的雨水越来越多了,院角虽然有一个沟眼,但是也挤不过那么多的雨水。

院子的水涨高了,漫过了较低的台阶,水溅到屋门来,溅到我们的被角上了,我和妞儿看这汹涌的雨水看呆了。我喜欢这本书,推荐给大家。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15

我一向对名著不太感兴,往往是看了半截便将其冷落在旁。《城南旧事》不同,淡淡的文字,悠悠的叙述将我领进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老北京。

在娓娓动人的真挚叙述中抒发了对童年的缅怀和对人间温暖的呼唤,不但写得亲切动人,而且每个故事都能令我思绪起伏,多种交集的感觉同时在心头涌现。

《城南旧事读书笔记(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