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读书笔记

时间:2022-11-26 18:47:03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汇编15篇)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汇编15篇)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书笔记了。可是读书笔记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朝花夕拾读书笔记,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

对于看书,我是一个很懒的人。记得看过《地狱的第十九层》应该可以算是一本惊悚恐怖的小说,看的一半,几乎已经快要忘记还有结尾没看,才懒懒散散把它看完,居然看了3个月。

前些天,幸得有人推荐,看了一部亦舒的《朝花夕拾》。该书主人热情不凡,看过一段,他便会津津有味的和我探讨其中的缘由,分析故事情节,鼓励我赶快看完。

不知不觉,我竟奇迹般用了不到一周看完整部作品,感觉荡气回肠。

据说作者是倪匡的舍妹,所以书中带了点科幻色彩,并不时出现卫斯理、原振侠的原型,只是没有提及姓名。

已经不可避免的迷上了书中的男主角方中信,一个有魅力,懂得爱的男人。

一九八五年,那个年代感觉是很落后和封闭的,人们的感情思想都处于一个禁锢的时期。

男主人公在一次意外中遇到了来自二○三五年的女主人公陆宜,如所有言情小说的情节一样,他爱上了这个因走错了时间来到了一九八五年,虽然和他只交往了短短45天的女人。

两人的情感经历并没有遭遇太大的波折,只是在一个不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女人还是要回去遥远的未来,相夫教子,即使对眼前的男人有多少的不舍。因为这一切都是宿命,他们不能违背的自然规律。

一直以为感性的男人不理智,理智的男人不感性。方中信何尝不是一个例外呢?为了爱人不受煎熬,他宁愿独自流落在一九八五年,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而他也在爱人离去三年后悄然逝去,而在墓碑上最后留的那六个字,更是令人肝肠寸断,冲击着每个人的心灵。

有这样一个男人,这样的爱自己,已经足矣。

或许作者是残酷的,她不该把陆宜还给未来。可以给他们45天,就应该给他们一生。

也许他们本就不该相遇,一切在50年前就已经成为了注定。

人生何尝又不是如此呢?现实中看过太多的离合。不该遇到的偏偏遇到,如果相遇是一种错误,也宁愿只要片刻的温存。所谓此情只待成追忆,有回忆的人总是幸福的。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2

朝花夕拾这本书讲述了鲁迅先生的童年琐事。其中,我对狗、猫、鼠这篇文章最感兴趣。

这篇文章讲述了鲁迅先生仇猫。他觉得猫的性情就和别的野兽不一样,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一定要慢慢玩弄,待玩弄够后才肯吃下去。它不是和狮虎同族吗?可是就是有这么一副媚态。鲁迅先生仇猫,狗也仇猫。也就是真么一回事,动物们商议要事,鸟、鱼、兽都到齐了,单单缺了象,派狗去迎接象。狗没见过象,大伙就告诉他,象是驼背的。狗去吧,遇见了猫。猫便弓起脊梁来。狗便招待猫,将猫介绍给大家。但大家都笑了--狗和猫变成了仇家。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3

我个人觉得“猫”这一意象是分虚实的。实的部分,自然指的是实实在在的、生物上的猫了。鲁迅先生说的一些理由,比如猫爱欺辱猎物、形象娇媚等也可以说明其道理。

然而,真正精髓的在于猫的虚指,鲁迅先生显然在用猫指代某些人,看似在批判猫的劣,其实是在含沙射影地贬某些人。比如猫爱玩弄猎物这种习惯,“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还有其娇柔媚态像极了那些谄媚之人的丑态。

中间讲述关于鲁迅先生的隐鼠倒是颇为有趣的,还有墨猴也很有意思,这里想必是鲁迅先生的某一个生活片段了。正因为隐鼠被猫叼了去,所以让鲁迅先生恶了猫,于是仇猫的话柄也传了出去。值得注意的是其实有一句:“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部省略了罢。”这里如果用虚指的话,可以翻译为鲁迅先生与御用文人争斗的韬略或者功绩终究是会被遗忘的——事实上,的确如此,而且不仅在以为样,还有人妄图敲碎民族的脊梁。

于文末,先生仍不忘再讽刺一波:“经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这一点在当今网络社会颇为相似,人们纷纷同情装可怜的犯人,只要犯人泪流满面,忏悔罪行,说些“我穷”或者“家有老母”的话就能博得大众眼泪,遂而将逮捕他的警察同志蔑为“不知冷暖的残酷者”,着实悲哀。所以无怪乎“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

最后帖一段这一篇我最爱的话,也是鲁迅先生不修善的宣言: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4

其实《朝花夕拾》并不陌生,有几篇在课本中已经学到。我在细读《朝花夕拾》时,最喜欢其中描写童年美好回忆的文章,有不拘小节的长妈妈将美女蛇的故事;闰土的父亲在雪地中捕鸟的故事;坐上三道明瓦窗的大船去东关看“五猖会”……对童年生活描写最为详尽的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得十分有趣,读过之后仿佛又看到自己的童年,不过没有鲁迅先生所见所闻多,心中是十分羡慕。

《朝花夕拾》中也有表现青少年时期的生活感受,当然,对旧社会的批判,封建思想文化的讽刺自然少不了。在鲁迅小时,长辈给了他《二十四孝图》,开始他很开心,但古人事事都以孝来约束人,让作者有些反感。除此之外,对怀念师友、对当时迎神赛会都十分详细。

《朝花夕拾》在语言方面也十分值得研究,大都清新自然,读起来似乎是和一位好朋友交谈一样,书中把议论和抒情完美结合,即使是简单的几笔描写,就可以勾勒出人物形象,场景气氛等,书中只有十篇文章,每一篇都色彩纷呈,各显个性。在中学课本上的几篇文章给中学生带来极大的影响,长妈妈、藤野先生等人物已经在脑海中挥之不去了……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5

童年的踪迹在我们和鲁迅的记忆中淡淡隐去,而今,我们却要继续追它那轻快而又沉重的步伐,走向光明的深处。

百草园,在鲁迅的笔下,仿佛充满了活力与快乐,可以想象鲁迅曾经是那么自由,那么快乐,脱离了尘世的喧嚣,不必再为生活发愁,不必再被那丁黑暗的时代所禁锢。然而,渐渐长大,时代渐渐变换,只有童年的欢乐慢慢消失在无穷无尽的书山学海中。我们也像鲁迅一样背上了沉重的书包,眼看着童年在风雨声中走远。

家长们!能否还给我们一个快乐的童年,一个没有滚滚而来的学习和作业的童年。

鲁迅和 ……此处隐藏2093个字……点。在写人叙事中,常常把回忆往事和抨击现实结合,又用侧击的方法将讽刺流露出来。

《朝花夕拾》是一首声情并茂的诗;是一曲宛转悠扬的歌;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让我们沉迷在其中······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1

落花纷飞,明年依旧繁花似锦;落叶纷纷,明年依旧枝繁叶茂;白雪飘飘,明年依旧生机勃勃。花落花开,春去秋来,可时光却一去不复返,连同那被遗失的财富,沉淀在时间的长流。

合上书页,我心中不禁感慨万分。故乡、童年之所以充满魅力,主要的原因还在于“距离”。距离帮助我们推开眼前必须面对的事,让身边的烦恼暂时远去。而《朝花夕拾》的魅力就在于恰到好处地设置和利用了这样的“距离”,让我们看到了鲁迅一方面真切、自然而朴素地回溯着“过去的故事”,另一方面却又没有因为沉浸于“过去”的趣味而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那样的“忘我”甚至“自失”起来。

鲁迅的回忆虽然看起来都是自由写作,随意、洒脱,但整个作品其实的存在一个不自觉的核心主题:这里不是一般的童年琐事汇编,而是一个生命的成长记录。而我,从这本《朝花夕拾》中感悟到了许多,特别是那篇《藤野先生》。在关于师生友情的《藤野先生》中,鲁迅所要挖掘的便是一种超越功利的人间真情,这真情对于鲁迅具有巨大的“原动力”的意义,是他突破各种“正人君子”围攻的精神支柱。而当时中国人民的麻木不仁也使鲁迅的爱国意识苏醒,悟到医学也是治标不治本,因此他弃医从文,从此投身文学的知识宝库中。鲁迅那强烈的爱国情怀,藤野先生毫无保留的传授,这些,不正是现在许多人所遗失的财富吗?

在当今社会,有多少人升旗时还在嬉笑打闹,有多少人在消遣时光,游手好闲,又有多少人丢弃了祖国的传统,追溯西方的文化,遗失东方的宝藏。是否还有人升旗时庄严肃穆,是否还有人在未来祖国的未来努力奋斗,成为祖国未来的顶梁柱,闪耀的明星,又是否有人传承民族的精神与财富,将其发扬光大?

自古以来,老师的谆谆教诲一直都是每个学生一生的警示灯,让漂泊的迷失的学生找到前进的方向,犹如灯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便是老师。“传道授业解惑”这是老师一生的职责。而藤野先生对学生倾注的无私的爱,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精神,给当时那受尽侮辱和歧视的弱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藤野先生那高尚的人格魅力,算不算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呢?

财富,那遗失的财富,究竟是什么呢?是那海盗的宝藏,是那珍贵的矿石,还是那价值不菲的稀世珍宝?都不是,是那可贵的精神,是金银财宝都兑换的精神啊,犹如那一去不复返的时光一样弥足珍贵的精神啊!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2

在《朝花夕拾》当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鲁迅于细微事件中对整个世界的审视。比如,作者在照料生病的父亲时,便深深地感觉到这个社会上有一种无形的病让人痛楚——且无法通过医生来医治。

作者留学日本时,碰到了一位令人敬仰的良师——藤野先生,但却因平日生活里看到人性冷漠的一面,从而做出弃医从文的决定。而好友范爱农的死,则令作者沉入了一种复杂而难以排解的心绪,并由此开始反思像范爱农这样一批人的命运。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3

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写过:“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可见他的童年多么有味道,即使时光久远,也记忆深刻。就像日出时的桃花,在阳光的照映下绽放出它的美,在清晨中散发出它的香,那美就映在你心中,令人回味无穷。

每个人的童年就像五味瓶,有苦有甜。我读过鲁迅先生的一篇篇童年回忆画面,一切是那天真烂漫。他很顽皮,在百草园,牵连不断地拔着何首乌根。最让我有印象,是鲁迅先生听故事被教训:所以倘有陌生的声音叫你的名字,你万不可答应他。

这句话使我想起小时候出门上一课,父母常常叮嘱我们不要听陌生人的话,别跟他走。有时却不以为是,很不耐烦,可那是父母对我的关心。

我只迷迷糊糊记得,我的童年大部分被压在学习下,被埋在堆积如山的试卷下,周围的视野被挡在教室中。快乐的时光却在节假日里,能有出去玩耍的时间,然而要好好珍惜,尤其是过年到温州买衣服,甭提有多兴奋了。童年并无多少美好时光。

童年就像星空中璀璨的明珠,我是多么向往鲁迅的童年,向往鲁迅的百草园无穷无尽的趣味!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4

每个人都会回忆过去,回忆五味陈杂的昔日时光,就连我们的大文豪鲁迅先生也不例外,因此他写了一本名著名——《朝花夕拾》。

这本书中最让我难忘的一篇文章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它记叙了儿时的鲁迅在他的“快乐天地”——“百草园”中尽情嬉戏,享受童年的快乐。

读着优美的文段,迅哥儿(鲁迅昵称)仿佛将我们带入了如同世外桃源的“百草园”。游览其间,皂荚、桑葚、覆盆子争相捧出自己的果实;知了、黄蜂、蟋蟀等都聚在一块儿开“昆虫大会”。甚至还会有蛇隐藏园中,让迅哥儿联想起《美女蛇》等神奇的故事……

读得出神之时,我不知不觉地联想起小时候,住在外婆家的生活。明朗的星空,挂着一弯弯月,在外婆家的三楼阳台上,我与外公、外婆三人躺在木制的大床上,品着外婆自制的糖桂花冰棍,听着外婆讲《乌鸦与狐狸》、小女孩智斗狐狸精(题目不记得了,只知道那是外婆那个年代的故事)等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听着风吹动阳台上的奇花异草发出动听的“哗啦哗啦”的响声,觉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孩子了……

时过境迁,如今的外婆家虽是老房子的外观,内部却已装修得朴素而不失美丽;昔日阳台的那些奇花异草早已换了一批又一批,那把木制躺椅也不知去向,但那美好的童年记却和鲁迅一样留在了心中,成了永恒的回忆……

童年是梦中的真,真中的梦,它将我与童年记忆相连,也让鲁迅先生与他的童年记忆相连,写下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下了《朝花夕拾》这本优美的,让人流连忘返的名著……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15

对鲁迅的作品里最喜欢的,就是这本《朝花夕拾》了。

对于善良又愚昧的同胞,先生是“怒其不争哀其不幸”,但是在这一本书里全部藏起来了,用了一种带着哀愁的回忆的方式。比如,《父亲的病》里虽然也是温婉的柔和的,但是还是隐藏着他中医黑的本质(我的一位教医学的先生却教给我医生的职务道:可医的应该给他医治,不可医的应该给他死得没有痛苦——这位先生自然是西医。);以前课本上就读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藤野先生》,还依稀记得那时候只觉得无趣,像一些碎碎念。

但是现在再读,却弥漫着一股乡愁,那些书塾、拜先生的故事,讽刺和批判已经藏起来了,读到的却是有一点对少年时候的追忆,更不用说藤野先生那唯唯诺诺的气质,让人怀念读书的时候那些给你鼓励的,之后却消失了的长辈老师。

喜欢的,还是《小引》里对“朝花夕拾”这几个字的阐述,他说本来这个集子叫《旧事重提》,但是改了,因为: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了。

这几天刚好高考,而年近四十的我,再读到鲁迅,想起高中时候,也是“朝花午拾”了吧。

《朝花夕拾读书笔记(汇编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