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书》读书笔记

时间:2023-06-14 00:17:36
《情书》读书笔记

《情书》读书笔记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你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情书》读书笔记,欢迎阅读与收藏。

《情书》读书笔记1

刚把这部日本的这部《情书》看完,看完后最想说的六个字就是:好纯洁,好唯美。朦胧的画面配着曼妙的纯音乐,滴~滴,答~答,两颗美丽的心灵通过书信的方式便打开了话匣子。以前不太懂日本这类电影的美,叙述节奏慢,画面朦胧,情感细腻。但是今天看来却觉得这类电影有一种奇怪的魅力,它能让人回味无穷。这让我想起以前看不懂,然后囫囵吞枣过一遍的《天堂书屋》。那时只觉得整部电影不就为了表达一个:让死者安息,让活者奋进的理念。干嘛叙述得这么矫情,现在看来,这样的手法确实最能打动人,叙述者平淡无奇,观看者却早已波澜壮阔。这或许就是残缺的美吧,影中人的情感未能如愿,影外人的心灵却收获满满(这里的"收获"比较广义)。维拉斯手臂残缺,而我们却并不觉得她丑,或许就是这个道理。这不由的让我心生一个推导,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事物,它总有残缺,而每个人所看到的残缺都会有所不同,所以体会到的美感也不一样,就像《道德经》第二章里说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後相随。"所以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呢,就是因为我们看到的残缺不一样,通过残缺产生的美不一样。这就是说,当我们论"美"的时候,这便是一个感性的认知了。

嗯…面对我的一顿胡诌,你就瞎jb看吧。

《情书》读书笔记2

一封寄往天国的情书竟然收到了回信,由此引出了两段纯洁的爱恋。两个女孩间的偶然通信竟然牵扯出一段尘封已久的暗恋。

我是通过好朋友才知道这本书的,她说这是她的最爱。好奇心让我在某个堆满书的小小的书店里发现了它,然后买下它……看完后,发现自己不后悔。因为这是一个纯洁的初恋,美的让人流泪……

日本神户,渡边博子在未婚夫藤井树的三周年祭日上又一次陷入到悲痛和思念之中。博子在藤井树的中学同学录里找到了他在小樽市读书时的地址。由于抑制不住对爱人的怀念,博子按着这个地址给远在天国的藤井树寄去了一封充满问候和思念的书信。

不可思议的是,不久博子竟然收到了署名为“藤井树”的回信。这让她疯狂的以为藤井树没死,倔强的想要继续写信,想要找到他,经过进一步了解,这个藤井树是一个年轻的女子,而且她还曾经是男性藤井树的同班同学,原来是博子从同学录中误抄了她的地址。为了多了解一些男友在中学时代的情况,博子继续与女性藤井树保持书信来往。随着少女博子在信的那端忐忑不安和亢奋欣喜的心情,随着女藤井的疑虑和迷惑,藤井树在不断的回忆中,逐渐发现中学时代那个和自己同名同姓的少男曾经对自己产生过一段真挚的感情……

男藤井树在中学时一直暗恋着与自己同名同姓的女藤井树。但是害羞的男藤井树从不开口说,而是希望用自己的方法不断引起女藤井树的注意:他为了她而与同班同学打架;他在放学路上用一个袋子罩住她的头,通过恶作剧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懵懂而羞涩的爱情;他故意拿错了她的试卷,是为了放学后两个人可以在昏暗的脚踏灯下和她说几句话;他借那些不受欢迎的图书,然后在借书卡第一行写下未加区别的 “藤井树”;他特意绕到她家,脸冻得通红让她帮忙还一本叫《追忆似水年华》的书,希望她能看到借书卡背面他为她画的肖像画然后他们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是遗憾的是,女藤井树粗心地一直没有发现····直到博子寄来的让她莫名其妙的信,通过博子不停的追问以及自己的回忆,在她回到初中时的学校时发现整理图书馆的学妹们竟然在玩着一个与自己又与阿树有关的游戏——谁能找到标有藤井树的名字的书最多的人,然后在大病初愈的一个飘着漫天飞雪的下午,她收到了一本学妹送来的书——《追忆似水年华》,借书签上有着“藤井树”的名字,而那个背面画着当时的她……这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场景,电影里面女藤井树看完后湿了眼眶,抱着这本书然后看着天空。我想她在向阿树道别又或者在告诉他,她知道了,原来,曾经他喜欢过她。心里的吃惊和感动肯定是少不了的。

但是另一方面,当阿树寻找到那飘渺在回忆里的爱情时,博子却也同时也只能痛苦接受爱人的离开还有对自己爱情的怀疑,害怕当初是因为自己长得很像阿树才会被男藤井追求。然后博子登山时被强迫向已经不存在于人世的阿树告别,在白雪皑皑的群山间一次又一次泪流满面的问候:“你好吗?我还好”。这是她对阿树的思恋和守望,同时也是一种释怀。真相之后她也开始了自己新的人生。

整个小说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做作的影像,一切都汇成一封不能寄予思恋顶端的情书。如果没有那个乌龙的插曲,那片盛放在初三的回忆就会就此泯灭。那么,在时间这端的我们也就找不到爱情的真相了。像安妮宝贝说的,无论如何,它都像是缓慢渗出静水流深的清凉泉水一样,是能让人的心变得柔软及澄澈的回溯。

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这样的举动,偷偷喜欢一个人,悄悄地观察他的一举一动、静静地等待着他从自己眼前经过、心里小鹿乱跳地给他留下一点点的痕迹,兴奋地期待他是否能感觉一丝丝到你对他倾慕的心动。暗恋是没有结果的等待,没有结果,我们却依然倔强地期待。两个藤井树间的暗恋正是这样,由于太纯粹,太不计较得失,太不讲究回报,终究是阴差阳错。直到多年后才明了这份爱情的真相,可惜此时已时过境迁。但这两段爱情却没有随着藤井树的死亡而枯萎,活着的人依然可以感受到死者的情意,虽然阴阳相隔,但是爱不是生死可以阻隔的。男藤井树终于等到了女藤井树发现真相的这一天,一段美丽而哀伤的暗恋终于有了完结。岩井俊二也正是通过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追忆,感而不伤的表达了故事的主题——珍惜有限生命和宝贵的爱情。

《情书》读书笔记3

藤井树似乎一直在咳嗽。

小樽的冬天有点漫长,几场大雪下来街道变成简易的黑白灰。

偶尔会有阳光,偶尔会有安静的空气,更多时候见到的是裹得像粽子一样的人在路上埋头行走,呼出的气凝结成可视的白色消散在空气里。

是平平淡淡的日子,外头寒风凛冽,人在温暖的屋子里上班吃饭睡觉,平平淡淡地度过一天又一天,冬眠般想不起来任何稍显褪色的过往。

藤井树似乎在冬眠,因为感冒的反复也因为梦境的循环,真实感略显缺失。

然后半梦半醒的她收到了那封信。那不是一切的开端,那只是回顾过去的一把小钥匙。

“亲爱的藤井树:你好么?我很好。渡边博子。”简简单单三行字。

渡边博子是谁?藤井树想破了脑袋也想不起来。

渡边博子从雪地里坐起来的时候深吸了一口气。前几秒她屏住了呼吸,似乎想捕捉风雪里她可能期盼听到的声音。

然而除了风声,什么声音也没有。她满怀希望捕了个空落落,有些沮丧的重回人群。

人群里并 ……此处隐藏12077个字……情书》也反映了死亡。可以说《情书》的故事情节始终是围绕着生死而展开的,但与众不同的是,它并没有刻意去表现死亡的恐怖与残酷。男性藤井树的遇难,少女藤井树父亲的去逝都被淡化为一种哀思和怀念。而影片对女性藤井树的病危、抢救过程却着墨颇多,意在通过这种生死较量的情节衬托出生命的珍贵。是啊,生命诚可贵,人的生命就只有一次,稍纵即逝,也许就在俯仰之间。花儿有重复开放的日子,生命却没有重新来过的机会。为此,又有多少人因为生命的短暂而一蹶不振;又有多少人因为生命的短暂而意志消沉;又有多少人因为生命的短暂而虚度光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思博士曾经说过:“既然生命是短暂的,那么这段生命至少应该是幸福的辉煌的”虽然女的藤井树的生命长度我们不敢恭维,但我可以肯定的说:她的生命是幸福的辉煌的,因为从她年少的时候开始,就开始有人喜欢上她并暗恋着她。只可惜“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脚。”

《情书》中对过去的追忆和有关生死的描绘都极具东方气质,含蓄优美、感而不伤地表达了影片的主题——珍惜有限的生命和宝贵的爱情。是啊,“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看到博子站在皑皑白雪中面对深山大声呼唤的时候,藤井树最后看到书卡背后画像而感动落泪的时候,我想有关生命和爱情的一切争论已没有意义。因为此时已不需要激荡飞扬的文字的描述,已不需要热情澎湃的图片的描绘,一切的一切尽在不言之中,此时无声胜有声。

故事的最精彩部分,也许就在于此:在女的藤井树的学校里,在她曾经工作过的图书馆,许多冷僻的图书,都是由男同学藤井树借走的,在借书卡上还写着“藤井树”的名字。她终于知道,几乎所有的同学,和她的学弟学妹都早就知道的事实,男生藤井树经常流连女生藤井树工作的图书馆,其实是因为暗恋。暗恋,它的背后,就是:“爱你,是我一个人的事情”。有多少人经历过那般神秘,美好,孤独,又无奈的情感呢?是在乎天长地久,还是在乎曾经拥有呢?

除了暗恋,电影中的另一个主题,便是替代情人的事实。博子越来越接近真相,心情就越痛苦。她终于发现,心爱男友爱上她,是因为她同他暗恋对象的相象。是啊,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感情是天赐的良物,它能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滋润;感情是雨后的七彩桥,它带给我们心灵上的沟通;感情是一朵鲜艳的玫瑰,它能拯救一颗失落的心。“生而影不与吾形相依,死而魂不与吾梦相接。”

整个故事都在日本以雪景出名的小博上演,漫天的大雪由始至终都飘在观众的心里.影片之所以吸引人,除了拍摄角度的唯美,故事的温情,转折承传的巧妙以外,还触及了人类心灵中最柔软的部分——情感。

《情书》是一部关于回忆的电影。回忆,有时就象一杯美味却略带苦味的咖啡,当夜深人静的时候,独自品味一番,品品当中的千般滋味。

两个容貌酷似的的美丽女子,一个深爱而不能得到,一个被爱却并不知道……如果不是因为死亡,她们也许永远都不会知道这没有回应的爱会是如此美丽和忧伤。也许,这应了郭敬明的那句话:“青春是一道明媚的忧伤”。是啊,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疚恨总是深植在离别后的心中,尽管他们说世间种种最后终必成空。:

《情书》读书笔记14

那些没有开口的告白,最终还是让你听见了。

高中时期的爱恋少了一些自私,多了一份纯真,只因入世不深,不必尔虞我诈的勾心斗角。《情书》虽为题情书,可事实上从头到尾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存在的情书,有的只是一张张写着藤井树的借书卡片。甚至因为两人都拥有相同名字的缘故,一瞬间也令人搞不清楚那写着的藤井树究竟是谁。

岩井俊二独特的构思也是本书的一大亮点,两个拥有相同姓名的但却性别不同的男女,两个拥有相同面庞因一封误寄的信而联系到一起的人,也许过于巧合,但却将那份喜欢,那份单纯的喜欢表达的淋漓尽致。总是点到为止的岩井俊二,在书的结尾用一张背面画有肖像的卡片来告诉我们一个藤井树对另一个藤井树深深的爱恋。翻过来的卡片背面,肖像,是初恋回忆的完美情书,也许这便是岩井俊二所想表达的。

对于结局,不由得令人扼腕叹息,我曾想过,若是当时女藤井树早早发现那本书夹的卡片,或是更早男藤井树勇敢的告白,那么,结局是不是会不一样?思来想去,觉得这样便好,那份最真挚最单纯的不受污染的情思都应该深深的埋藏在心底,那是对于青春最好的纪念。

你好吗?我很好.一封封的信构成了通往两个陌生人之间的桥梁,两个拥有相同面庞的人,她究竟是不是她的替身,这一点我们无从得知,我们无法感受到当时博子得知自己的丈夫也许只因将其当做他人的替身而一见钟情时的心情,毕竟在我看来,她早已是局外人,这是属于藤井树与藤井树的故事,当听到博子对着藤井逝去的那座山峰喊到:“你好么,我很好”的时候,便已经释怀了。

一封误寄的信,讲述了一件令人动容的故事,她究竟对他抱有什么想法,我们都不知道,可我愿意相信,在他喜欢她的同时,她也喜欢着他。在看不到窗子旁边那抹身影时的惆怅,在听到多年后老师调侃时的脸红,在收到那肖像卡片后害羞的手足无措时,我想她也是喜欢着他,可惜没有在对的时间遇上他。可那份喜欢在此戛然而止却是恰到好处,美好的东西就应该在最美的时候画上句点,愿那抹身影一直长留心中。

对于我们来说,也许故事过于故事化,现实中不存在如此多的巧合,但不得不说《情书》使我动容,因为《情书》让我懂得爱.

《情书》读书笔记15

说起读岩井俊二的《情书》的感受,犹如我对书中提到的那只“翅膀和尾巴都是在舒展的时候被冻住了的”蜻蜓的感受一样:美丽、浪漫、哀婉。

透过晶莹剔透的冰看舒展的蜻蜓是那么的纯净。少年时期暗恋的往事是那么的纯洁、那么的纯真。“有一个可以想念的人就是幸福”的认知又是那么的纯朴、那么的纯粹。认真写信给天国的阿树的博子是美丽的,陷在与阿树相遇相知相爱的回忆中的博子是美丽的,在雪地中央冲着大山放声呼喊的博子是美丽的。同样,认真回信给博子的藤井树是美丽的,明白自己也喜欢阿树的藤井树是美丽的,佯装平静想把画像放进兜里的藤井树是美丽的。因为纯,因为不做作,所以《情书》很美丽。

定格在最美丽时刻的蜻蜓是如此的富有诗意。小说中男藤井树对女藤井树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如此的浪漫:在没人借过的书的空白书卡签上“藤井树”名字;继续要求做图书管理员;在《追忆逝水年华》的图书卡背面画着女藤井树的样子。我能体会男藤井树在图书卡上签名的心情,他签下的不是自己的名字,而是自己喜欢的人的名字。继续要求做图书管理员是假公济私,是为了能与喜欢的人名正言顺单独呆在一起,即使没有言语。而让喜欢的人帮自己还那本夹着有她样子的画的书,其实也就是间接的表白。可惜这些做法浪漫,但太过含蓄,两人只能是擦肩而过。

冰封的蝴蝶即使美丽,也透着哀婉,即使浪漫,也透着悲伤。对于女藤井树来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她不该到那人走后才明白他心中的秘密。对于渡边博子来说,还君心思双泪垂,恨不相逢更早时。她不该是另一个人的影子。

当一切真相大白,当博子与藤井树都面对了自己的感情,当书中洁白的雪花融化在我心中最柔软的部分的时候,一只冰封的蜻蜓也成为了我记忆中永恒的标本。

《《情书》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