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夷山导游词1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旅游从业人员,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一般是根据实际的游览景观、遵照一定的游览路线、模拟游览活动而创作的。怎样写导游词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武夷山导游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武夷山导游词1各位团友: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各位相遇在福建的“北大门”—南平。首先呢,我代表福建龙行天下旅行社欢迎各位的到来,我是旅行社总经理……派过来的导游,我姓陈,大家叫我小陈就可以了。坐在前面的是我们的司机刘师傅,别看刘师傅年纪轻轻的,他的开车技术可是一流的,相信有了他的保驾护航,我们的旅途会更加的舒适、安全。今天我们的行程是风景秀丽的碧水丹霞—武夷山。如果大家在此行中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地方都可以跟小陈说,小陈在此也预祝各位的行程能乘兴而来、满载而归。
从大家下榻的酒店到九曲溪景区大约需要10分钟的车程,现在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武夷山和九曲溪的概况:武夷山是1982年国家首批公布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1999年12月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是世界双遗产地。武夷山属丹霞地貌,几万万年来,因地壳运动,地貌不断发生变化,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三三”、“六六”、“七十二”、“九十九”,“三三”指的就是我们接下来将要游览的九曲溪,“六六”指的是三十六峰,还有七十二洞穴和九十九座山,武夷山碧水丹山,千姿百态,素有“奇秀甲东南”之称,武夷山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的气候为武夷山的植物提供了优越的水热条件,所以武夷山中森林茂密,花草繁盛,鸟语花香,四季如春,一年四季均适于旅游。闽中山水尤其以武夷山为最,而武夷山之魂在九曲溪,九曲溪发源于武夷山脉的黄冈山,溪水绕着山迂回曲折,形成九个曲,每一曲都有自己不同的风格特点,游人乘坐竹筏,沿着溪流冲击而下,不仅可以领略到有惊无险的情趣,而且抬头可见山景,俯首能赏水色,侧耳可听溪声,伸手能触清流,相信如此旅途肯定非常惬意。
好,各位团友,现在我们已经到达九曲溪的码头了,下车前我要介绍一下乘坐竹筏的注意事项:
一,六个人乘坐一张竹筏,请大家自由组合;
二,上竹筏应该互谦互让,以免滑落水中;
三,竹筏行进的过程中,要听从筏工的指挥,不要在竹筏上随意走动。
好,朋友们,刚才我们已经游览过九曲溪中的九到三曲,现在我们到了九曲溪的第二曲了,前面这座形状如柱屹立挺拔的山峰就是玉女峰,玉女峰是武夷山景区最著名的景观,也是福建旅游的标志。玉女峰与雄峙一曲的大王峰隔溪相望,好像一对忠贞的恋人。左边这座山峰称为“铁板嶂”,横亘两峰之间,也许是寓情于景,这里流传着一段动人的民间故事。相传很早以前,武夷山是一个洪水泛滥、野兽经常出没的地方,百姓深受其害,一天,从远方来了个小伙子,目睹这一惨境,便率领大伙劈山凿石,疏通河道。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治服了水患,而被疏通的河道就是今天的九曲溪了,挖出来的砂石,堆叠后便成了三十六峰,九十九岩。有一次,天上玉女出游经过武夷山时,被武夷山的美景给迷住了,于是她便偷偷的留在了人间,并爱上了这个被人们称做大王的勤劳勇敢的小伙子,不幸的是,这件事被铁板鬼给知道了,他将此事告诉给了玉皇大帝,玉皇大怒,便下令捉拿玉女回天庭,玉女不从,一定要与小伙子结为夫妻,玉皇大帝无奈之下,只好将他们点化成石,分隔在九曲溪的俩岸,而铁板鬼为了讨好玉皇大帝,也变成了一块大石头,横在他们中间日夜监视着他们的行动,他们只能含泪相望。
玉女峰下是清澈碧绿的浴香潭,相传是玉女沐浴的地方,潭中有一块巨石,相传是大王送给玉女的定情信物。玉女峰右侧的这座山岩上刻有“镜台”二字,五丈见方,字体工整俊秀,数里之外都能见到,是武夷山景区最大的摩崖石刻。
筏过铁板嶂,就到了九曲溪的一曲了,铁板嶂下有一块巨石,被称为“水光石”高约数丈,每当晴天的傍晚,夕阳映在岩壁上,清澈碧绿的溪面上就会映上它的倒影,岩石上有许许多多的题刻,其中尤以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的题刻最为著名。水光石后的这座山峰就是大王峰了,而右面这座形状像狮子的山峰是“狮子峰”。
好了,各位朋友,今天的游览到此就告一段落了,非常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合作,希望我的服务能让你们满意,如果服务中有什么不周到之处,请大家多多包涵,也欢迎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欢迎再来。
武夷山导游词2大家好,我是大家这一次旅行的导游——罗智浩,罗导游。今天我来带领大家参观我们旅行的第一站——武夷山风景名胜区。
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武夷山的面积与主要的一些知识、历史位置。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位于福建省西北部武夷山市境内,在市区以南约15公里,处在武夷山脉北段的东南地段,景区面积约70平方公里。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很久很久年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形成了怪石嶙峋、绿水环绕、风光绝胜的美景,古人说它“水有三三胜,峰有六六奇”,被誉为“奇秀甲东南”。
武夷山风景区内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洞、九十九岩及一百零八景点,怎么样?规模非常庞大吧?这里不仅全年有景,四季不同,而且阴晴风雨,山川景色亦幻莫测,瑰丽多姿。现在,我们的全区分为武夷宫、九曲溪、桃源洞、云窝天游、一线天——虎啸岩、天心岩、水帘洞七大景区。既有黄山之奇、桂林之秀、又有泰岱之雄、华岳之险,一会儿罗导游将会主要带领大家去看一看鼎鼎大名的九曲溪。武夷山风景的精华在九曲溪。九曲溪源于三保山,溪水非常清澈,曲曲折折。因此形成“曲曲山回转,峰峰水抱流”的九曲之胜,武夷山中最著名的一些山峰都列在九曲溪边。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很迫不及待了吧?别急,我们这就出发!
乘竹筏地点到了!来,大家先上竹筏。但是要注意几点:
一,六人一条竹筏,不可以多人。
二,坐竹筏时会很颠簸,请大家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不要乱走动,以免滑落于水中。
三,请看好自家的小孩子与贵重物品,不要往水里吐痰、扔垃圾。
大家应该都是文明的遵守规则人,除了这几点,大家应该就没有问题了吧?大家小心啊,一队一队上竹筏吧!
咱们从第一曲出发,注意看四周特有的碧水丹山,水是不是曲曲折折,清澈见底?这就响应了咱们前面说的,九曲溪不愧是九曲溪,既曲折又碧绿、清澈,绿水环绕两岸的青山,怎么能不美呢?前面有许多怪石可以自由照相,看那边,美丽高大的“玉女峰”,还有这边,雄伟壮观的“大王峰”,威风凛凛的“狮子峰”…… “玉女峰”与“大王峰”遥遥相对,像情人似的,难分难解,却被一座“铁板峰”隔着,见不到面,那是什么心情啊?瞧,“大王峰”这岩石像不像火腿?来,咱们现在飘向第二曲了……
现在第九曲也漂完了,咱们该下竹筏了,大家应该已经是疲惫万分了吧,忍一忍,现在是最后了,罗导游也很困了。来,大家跟着罗导游走,咱们要出景区了。十五 ……此处隐藏9858个字……接在一起的山峰,叫接笋峰。隐屏峰下的这座亭叫水月亭。据说月明星稀夜晚在亭中把酒赏月,可风到四个月亮。请各位朋友猜猜看,有哪四个月亮?(天上一个,水中一个,杯中一个,还有心中一个)。云窝中间这块漆黑巨石,大家看,像不像一头伏卧的大象,俗称铁象岩。铁象岩中间裂开一罅,人穿行于其中,但觉天光如线。为区别溪南灵岩一线天,故称它为“小一线天”。云窝以铁象岩为界,分上、下云窝。云窝巨石倚立,背岩临水,地处武夷山精华地带,为武夷首胜之区。这里历来是古代文人墨客、名宦隐潜居养心之所。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陈省曾在上下云窝间,兴建“幼溪草庐”,计有宾云堂、栖云阁、巢云楼、生云台、迟云亭等10余处亭、台、楼、阁,极为富丽堂皇。可惜这些建筑早已废圯,岩壁间留下的些许摩崖题刻,还能让人依稀记起昔日的繁华。关于幼溪草堂和武夷精舍,还留下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陈省在云窝构筑幼溪草庐时,朱熹当年营建的紫阳书院十分破旧。一边是优雅的环境,精美的建筑;一边是年久失修,即将坍废的书院。一士人见此情景,便题诗于壁:“紫阳书院对清波,破壁残碑半女笋。颇爱隔邻亭榭胜,画栏朱拱是云窝。”陈省见诗笑曰:这分明是激我乎。即日捐资雇工,大兴土木,将紫阳书院修复一新。
铁象岩左边这座山峰,就是我们在竹筏上看至的晒布,请大家注意看,在晒布岩的岩壁中间有斑痕像人的手掌,长度超过一丈的有数十行,相传这是仙人留下的,故晒布岩又称“仙掌峰”。晒布岩由于流水长年冲刷的结果,岩壁上布满了数以百道直溜溜的流水轨迹。每当西斜的阳光照到壁上,更见得条缕分明。俯视溪中,但见影浸水底,随波晃漾,恍如无数条流动的黑蛇白蛇,从溪底直往下窜。若逢雨天,雨水从岩顶顺着直溜溜的轨迹飞泻直下,仿佛素练悬而未决天,万千银龙飞舞,堪称奇景。关于晒布岩和仙掌峰的由来,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相传很早以前,天宫的织女每天都背着锦囊,唱着歌儿去采集五彩云锦。这些云锦配上一缕缕金丝银线,织成一匹匹绫罗绸缎,献给王母娘娘。一天清晨,负责运送的挑担的挑担大脚仙,挑着织女织好的一担帛锦,踏着云路途经武夷山云窝时,不经意往下一看,顿时被“碧水丹山”的奇景迷住了。他便放下锦担去游玩。等他听到天宫的鼓声时,才想起锦担,一看,糟啦,绫罗绸缎已被打湿了,他怕王母娘娘责怪,于是,就把一匹匹的帛锦抖开,晒在大岩壁上;可是锦缎太长,一直垂到六曲溪边,皱巴巴的不平整,他又扯又拉,直到把一担绫缎抚的平平整整。几番辛劳,大脚仙已困顿不堪,寻到一阴凉处便呼呼大睡。一常见醒来,日头已经西斜。他起身一瞧,眼前一片金辉,光芒四射。原来这是绫缎在阳光下熠熠闪亮,衬得碧水丹山更加旖旎。大脚仙用手一摸,岩壁上烫热炙人,他慌了,急忙去收布。然而,那一条条绫缎已熔进了光滑的石壁中,连大脚仙按布的仙掌也永远嵌进了岩壁上。“如今石上留仙掌,十指青葱积绿苔。”说的就是仙掌峰的景致。
请大家注意看,前面这块壁上刻有“伏虎”二字。题刻的作者系幼溪草庐的主人陈省。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陈省因与宰相张居正政见不一而受到排挤。皇上虽数赐,但他仍然辞职荣归入闽。深厚感情感怀才不遇,卜筑武夷山中。适云窝有一岩石状如蹲虎,便勒石“伏虎”二字,意在他如一只蹲伏在武夷山中的老虎,企盼有朝一日东山再起,再展宏图。伏虎岩右边这一竹丛,就是郭沫若先生在游武夷诗中提到的方竹。这种竹看似圆,摸去却是四方的,十分奇特。不信,大家可以来摸摸。从伏虎岩前的石径登上,便可看到一道石门,门额上刻有“峥嵘深锁”四字。进石门,眼前豁然开朗,别有洞天。这就是素有产茶“甲于武夷”之称的茶洞。从洞中放眼眺望接笋峰、隐屏峰、清隐岩、天游峰、仙掌峰,以及远在三曲的仙游岩,峭壁耸立的危崖,就象一堵堵高大的城墙,把它团团围住,唯一的通道,就是西边的一条岩罅。人在面积不过六七亩的洞中,有如陷入井底一样,抬头仰视,仅见青天一围。正如徐霞客在《武夷山游记》中写道:“诸峰上皆峭绝,而下复攒凑,外无磴道,独西通一罅,比天台之明岩更为矫也。”所以,历代都有文人墨客在洞内卜筑隐居,如宋刘衡的小隐居,明李钟鼎的煮霞居,清董茂勋的留云书屋等。如今这些古老的建筑,大都不见踪迹,唯猖狂留下的董茂勋留云书屋的旧址。茶洞最北面这个潭,称“仙浴潭”,从天游峰奇峰跌落下来的雪花泉就汇集在这里。相传该潭曾有仙女在此沐浴,故名。大家请看,南面这条通往隐屏峰的石径,在距我们所处位置的十余米处,有一石门,门额上刻有“留云书屋”四字,这就是董茂勋卜筑的留云书屋的旧址。二百多年前,《武夷山志》作者攻天工就是在其父董茂勋留云书屋中完成了二十四卷《武夷山志》的编工作,为武夷山人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穿石门,过“鸡胸”、“龙脊”,可见岩壁上有“仙凡界”题刻,意思是这里是人间与仙境的分界线,只有有胆有识敢过武夷山险径——“鸡胸”、“龙脊”的人,才能步入顶峰仙境。立于峰尖这座亭叫“仙弈亭”。再往上攀登数十米,便到隐屏峰顶。峰顶原有清真道院,建于明万历三年(1577年),今废。自巅南下,半壁有洞,名“南溟靖”。明道人刘端阳藏蜕于此,至今仍有石冢蜃坛。各位朋友,请大家做好登山准备,现在我们开始攀登天游峰。从茶洞到天游峰一览台共有八百多级石阶,有兴趣的朋友,不妨边登边数,看谁数的数字最精确。
现在我们终于登上了天游峰一览台,大家一路辛苦了。根据刚才大家报来的数字看,张先生、李先生数得最为精确,共有石阶826级,谢谢大家的合作。天游泳池峰东接仙游岩,西连仙掌峰,壁立万,高耸群峰之上。每当雨后乍晴,晨曦初露之时,白茫茫的烟云,弥山漫谷;风吹云荡,起伏不定,犹如大海的波涛,汹涌澎湃。站在一览台上望云海,变幻莫测,宛如置身于蓬莱仙境,邀游于天宫琼阁,故名“天游”。一览台位于景区中心,是一处绝好的武夷山水观赏台。随着时序流转,在这里可以观赏到日出、云雾、佛光、夕阳、明月等天游五绝,从一览台上赁栏远眺,但见群峰点点,西望那座山峰就是八曲的三教峰,东望这卒山峰是一曲的大王峰。俯瞰九曲蜿蜒,竹筏轻荡,武夷山水尽收眼底,令人心胸开阔,陶然忘归。徐霞客评点说:“其不临溪而能尽九溪而能尽九溪之胜,此峰固应第一也。”
从一览台前行,眼前座宫观式的建筑,就是天游观。观后的妙高台上,大家看到的这棵挂有古树名木牌子的树,就是罕见的红豆树。每当成熟季节,山风轻拂,豆荚就纷纷撒落在地,滚出殷红的豆粒,晶莹闪亮,鲜艳可爱。
唐朝诗人王维有诗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但愿大家能在树下多找出几粒带回家中,成为武夷山之得的美好纪念。红豆树旁的这条涧称胡麻涧。涧旁的石壁上,有历代摩崖石记得余处。其中最大这一幅“第一山”,系道光壬辰冬武显将军岭南徐庆超题写。意思是说天游峰即是“武夷第一胜地”,那么,理应号称“第一山”。也有人解释说,武夷山是道教名山,列三十六洞天中的第十六升真元化洞天。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天下第一。因此,他所占居的名山,就应该是天下“第一山”。欣赏完摩崖石刻,登上崎岖丘,前面这座牌坊就是中正公园牌坊,原来牌坊上镌刻有“中正公园”四字,“文革”期间被敲掉,现有关部门正总任务恢复这一景观。
各位朋友,天游峰游览到此结束。请大家歇息一下,下一站桃源洞。